“车补低不出差”撒娇给谁听
7月16日,《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下发,备受关注的公车改革在酝酿20年后全面启动。新方案出台后,有的官员说:车补这么低,以后不出差了。(《中国经济周刊》7月29日)
曾连续多年向全国两会上书,建议“公车改革”的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早就表示过,公务交通不等同于出差,车补也不能等同于出差报销。而且车改的补贴就是指上下班用车的费用。如果出了区县,就算是出差。而出差使用车的费用全部都是要报销的,这说明车补多少与出差没有直接关联。这种语境下,有官员却表示,“车补这么低,以后不出差了”,听起来有些可笑。
其实,除了公务员群体,以及个别的事业单位、国企之外,社会上其他行业的劳动者,上下班的时候几乎没有车补一说。单位效益好点儿、老板讲良心,劳动者有可能会拿到点儿交通补贴,那也赶不上公务员的车补。因此,有个别公务员在车改之后抱怨,“这点车补连打车都不够”“车补这么低,以后不出差了”“官不聊生”……这让其他劳动者情何以堪?事实上,公务员也是普通职业中的一种,实在是没有权利要求国家额外的补贴。
嫌车补低,就抱怨不已,声称以后不出差了——这其实是将远远低于自己心理预期的改革,视作一种妨碍自己享受特权的障碍,从而向上级、媒体乃至公众的撒娇。只可惜,在公车改革的滚滚车轮之前,恐怕无人愿意听他们的撒娇。如果有些公务员实在觉得车补太低、不想不出差,那完全可以像人民日报说的那样——请走好,不送!
当然,个别官员的矫情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甚至警惕。公车改革之后,可能会有一些公务人员因为车补太低,不愿意出门办公事,不愿意下基层调研,该办的事情拖着不办,该履行的职责敷衍了事。对于车改后可能出现的“懒政”现象,需要未雨绸缪,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加以防范。最根本的途径,还是严格岗位管理、考核和责任追究,同时加强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让每个公务人员不敢懒、不能懒、不愿懒。要知道,虽然公务交通补贴不高,但公务人员毕竟按月领取薪俸,既然拿了人民的薪俸,就要履行职责、为人民服务,这也是一条基本伦理。(陈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