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老人为何不愿走进电影院

2014年07月30日 11:47 来源:河南日报 参与互动(0)

  韩寒和郭敬明两位“青春盟主”导演的电影《后会无期》和《小时代3》正在热映,吸引众多青年粉丝走进影院。在大家热火朝天观影的时候,有多少人想过,我们的父母有多久没看电影了?记者调查发现,票价高、无人陪、对影片内容不适应,已成为老人不愿走进电影院的三个主要原因。(见7月27日《北京晨报》)

  如果说看电影已经成为许多青年的生活方式,为什么老人没有形成这样的生活方式?说到底,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还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和再生产活动。和农民工一样,老人不是没有电影消费的需要,而是由于这种需要在现实中受到漠视和压抑,导致他们成为电影消费的边缘群体。

  电影商业化既导致消费需要的大众化,又导致消费需要的异质化——尽管不少团购网站经常推出低价电影票,而且电影院也经常有促销活动,但许多老人对网上团购一窍不通,也没有精力关注影院信息;电影票价太高,让不少老人望而却步。

  伴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空巢化,越来越多的老人和子女处于一种分散居住的状态。对于许多子女来说,“常回家看看”尚且面临着诸多客观的阻碍和人为的“藩篱”,陪父母看电影就更难做到。缺少子女的陪伴,老人们即使舍得电影票钱,恐怕也不愿意一个人孤单地看电影。

  即使老人走进了电影院,也难免和当下电影在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上产生分歧和断裂。伴随着技术进步和娱乐解构主义的兴起,电影中层出不穷的高科技、无厘头和流行语,和老人们的精神世界存在着距离感和隔阂感,让老人们在情感上和心理上觉得难以接受。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上的代际差异,让老人们无奈地选择了回避和退出。

  让老人的精神生活更加丰盈,避免老人成为电影消费的边缘群体,固然需要老人进行价值观念的更新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也需要电影从业者塑造“老人视角”,将老人的消费需要融入电影的创作之中。毕竟,生活方式的选择除了和经济基础、社会条件相关,也是塑造自我和社会认同的过程。

  要让电影消费成为老人的生活方式之一,就必须在全社会的层面提高对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尊重和认同。不论是电影从业者,还是子女,抑或其他社会成员,只有将老年人的消费需要置放到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并为之创造条件,既让老人看得起电影、有人陪着看电影,也有适合老人看的电影,才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观影者。(杨朝清)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