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实事求是对待国企红利问题
财政部企业司7月28日公布2013年全国国有企业财务决算情况。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04.1万亿元,同比增长16.3%;营业总收入47.1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利润总额2.6万亿元,同比增长5.3%。
理论上,国有企业营业收入是所有权收入,应该归所有者所有。既然国有企业采取国家所有制的形式,由国家代表人民占有生产资料,国有资本获得的所有权收入就应该归全民所有。全民获得财产性收入是全民所有制的题中应有之意,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私有制的市场经济最根本的区别。按照财政部的数据推算,我国人均国有资产达到8万元,去年人均年利润0.2万元。如果把这个数据告诉国人,想必大家都会呵呵一乐。谁都知道,这只是理论上的,没人会较这个真。但大家也有真正关心的问题,那就是国企数万亿的利润每年上缴多少?普通老百姓能否真正享受到国企红利?
应当说,我国国企有漫长的历史沿革,历史上,国企大量资不抵债的阶段过去并没有多久。2007年,《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出台,国企十多年不分红的历史才结束。《办法》规定,央企国有资本收益将按“适度、从低”原则,分三档上缴财政部。其中,石油石化、电信、煤炭、电力、烟草五个行业的上缴标准为税后利润的10%;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三年内暂时不上缴;其余央企均按照5%的标准上缴红利。近年来,随着央企利润节节攀高,这一上缴标准也被越来越多人质疑。
国企的巨额利润都去哪里了?从目前国企披露的情况来看,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有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就必须对企业进行扩大再生产。二是弥补国有资本金投入不足。国家资本金的投入是非常有限的,国有企业首先是企业,必须保证足够的资本金,否则就没办法在市场中参与竞争,国有资本金的先天不足,迫使国有企业从利润中拿出一部分弥补。三是解决企业历史负担。从国有企业改革第一天起,国有企业承担的企业办社会、冗员安置、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负担等就凸显无疑,主业优质资产上市后存续企业依然困难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解决。四是自主创新投入。国有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国家重要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任务。
虽然国有企业截留红利主要是为了自身发展以及解决历史问题需要,但经过多年社保制度建设、剥离企业办社会、债转股等改革改制,国有企业社会负担已经减轻,经济实力已经大大增强。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有必要加大其上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比例。特别是要严格界定国有经济的范围和明确其主业,严格限制国有企业的投资随意扩张,否则有损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也不利于整体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如前两年在一定范围和某些行业出现的“国进民退”现象,国企天价举牌拿地,就有国有经济以经营利润扩大投资、盲目扩张的原因。
目前社会舆论及公众情绪要求大幅度提高国有企业的红利征收比例,但也要实事求是地对待这一问题。首先是国有企业还需履行部分国家职能和一些特殊的社会职能,未来这种状况仍然还会存在。短期内过高、过快提升比例会影响国有企业正常发挥其职能。其次是提高红利征收比例应当以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与发展为原则。一般来说,在国际上国企每年要把平均30%以上的利润上缴国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国企利润上缴比例提高到30%。提高国企上缴红利肯定已在决策层的考虑中,但要真正落地仍需博弈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