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重庆大轰炸幸存者:“纪念日”“公祭日”抚慰伤痛

2014年02月26日 13: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重庆2月26日电 题:重庆大轰炸幸存者:“纪念日”“公祭日”抚慰伤痛

  中新社记者 连肖

  布满皱纹的手不停地颤抖,轻轻抚过遇难者的雕塑。26日晨,81岁的重庆大轰炸幸存者粟远奎再次来到重庆大轰炸“六·五”隧道惨案旧址。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25日下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草案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

  “有三次大轰炸,我一辈子都记忆犹新、不能忘却。”站在重庆大轰炸遇难者雕塑前,粟远奎忆起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1939年5月3日中午时分,火辣辣的太阳直射“火炉”重庆,气温冲上40℃。就在粟远奎一家人都在屋内避暑时,防空警报拉响。好在防空洞距离他家仅有60多米,父母带着他和姐姐躲进防空洞。

  一阵飞机轰鸣后,许多颗炸弹接连引爆,震耳欲聋声吓得防空洞中的人直捂脑袋,有人害怕地抽泣着。时年,粟远奎年仅6岁。飞机轰鸣、炸弹爆炸、人们哭泣,这是他童年里抹不去的记忆。

  粟远奎记忆中的第二次大轰炸,刻骨铭心。

  1940年8月19日,刺耳的防空警报再次引得粟远奎的父母慌张收拾东西,带着孩子奔赴防空洞。粟远奎说,狂轰滥炸过后,他们家四楼一底的房屋变成一片废墟,原本富裕的家庭瞬间一贫如洗。那一天,他们一家7口人从废墟中挖出了席子、破木板,搭起帐篷,彻底过上灾民的日子。

  第三次大轰炸,痛彻心扉。

  1941年6月5日,粟远奎一家又一次躲入防空洞。夜幕降临时,防空洞中变得“人挤人”,空气不流通,闷热难耐,呼吸越来越困难。父亲提议一家人往洞口方向挪一挪,可此时飞机轰鸣,洞口的人群拼命向洞内涌,洞内的人群又拼命朝洞口挤,挤来挤去,粟远奎一家人挤散了。他最后被人群挤到一个排水沟旁边,迷迷糊糊睡着了。

  第二天,粟远奎被一群抬尸体的人叫醒,抬头一看,他的旁边就躺着遇难者的尸体。他回到家时,受伤的父亲发现两个姐姐不见了。他们一家人哭喊着,在一排排的尸体中寻找着……

  这一次轰炸,是重庆最为惨痛的“六·五”大轰炸。这一天,近万人在较场口隧道中窒息遇难。

  据中共重庆市委抗战工程办公室2011年9月发布的《重庆市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显示,从1938年到1944年,日军对重庆开展6年零10个月的狂轰滥炸,重庆城区等32个区县均遭受直接轰炸;重庆的政治、经济、商业中心,以及各交通要道、军事基地、空军机场,特别是城区的平民居住区、学校、医院、外国使领馆等非军事区都成为日军轰炸的目标;大轰炸造成重庆直接人口伤亡共计32829人,间接人口伤亡6651人,灾民达到172786人。

  “我们已经遭受了战争伤害,如今日本拒不认罪的态度依旧在伤害着我们。”粟远奎说,国家确定抗战胜利“纪念日”设立“公祭日”,是对中国每个战争受害者的抚慰,更是在教育后人勿忘历史、反对战争。(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