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让文化保护追上地铁的步伐
从2005年6月黄沙站动工开始,地铁六号线的建设可谓是一波三折,先后经过了黄花岗事件、一德路钉子户、工地扰民、沙河路迁拆难等多次事件,开通时间也一再延期。就在拉锯六年,沙河地铁站工地旁的“留守户”终于签下拆迁补偿协议,又突发变故——政府下文,这一截骑楼属于历史文化遗存,或被评为历史建筑,现阶段不得拆除,沙河站建设需要再等。
可以想象,这一消息会让一些市民失望。地铁6号线开通消息已经多次改变,更新堪比软件厂商。尤其是六号线通过人口密集、拥堵异常的金沙洲,“洲民”们每天盼星星盼月亮,就盼着六号线解救大家于拥堵之中。我想,如果让沿线居民选择是想早一点开通,还是为了沿线的历史文化遗存,稍微放慢地铁建设的脚步,相信意见也未必就统一,恐怕希望快一点的人更多,毕竟对不少沿线居民来说,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与自己生活的便利性还是有一定距离。
此事颇具喜剧性的在于,这栋“孤楼”如果不是那位钉子户的苦守,或许早就跟其他骑楼一样成为一片瓦砾。现在考虑到历史价值,决定予以保护,是一种进步,却也体现了一种尴尬。
这就给文化保护部门提了个醒,现在的城市建设愈发快速,如果文保工作不能“与时俱进”,这种冲突和尴尬就很难避免。这些年广州发展得很快,城市面貌也变化很大,变得时尚漂亮了许多,可是,由于改造成本相对于建新区的成本过于高昂,一些地方宁可建新楼,而任由老建筑凋零下去。拿骑楼来说,如果只是孤零零一座,与成片区保护相比价值大为折损,聊胜于无。不改变现状,历史文化遗存会越来越少,文化的特色也会逐渐流失。 (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