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专家:上海需要打造“三大高地”
目前,上海已经初步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上海的发展速度在减慢,新的增长点有待发掘,“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任务还需要努力实现。
新时期,如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从单一维度的经济建设,转型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在全球坐标体系抢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先机,构建上海核心竞争新优势;树立未来世界城市新标杆,汇聚世界发展关键资源,将上海升级打造成世界一线城市,需要一个新的具体的战略目标来统筹引领。对此建议打造国际一流的科技教育、医疗健康和文化娱乐“三大高地”。“三大高地”短期看是新的增长点,长期看将是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
转型发展要面向“德智体美”
2012年上海人均GDP为13700美元;上海周边诸多城市如无锡、苏州等已达1.7万美元,昆山等已过2万美元。这些说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跃上一个新台阶。但也要看到,上海GDP占全国的份额并不很高。相比之下,纽约、伦敦等经济中心,其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比重均在30%左右。依此看,上海占全国GDP的比重应提升至10%-20%之间为宜,而目前与此还有不小差距。
经济社会发展登上新台阶后,城市社会生活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一是上海及周边地区开始从满足基本物质需求为主的阶段,进入到全面提升生活质量、提高科教文化素养、提高医疗健康水平、丰富休闲娱乐内容为主的新阶段。上海的教育、医疗、文化设施和水平一直居全国领先地位,具备一定的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需求和实现条件。因此,认清社会需求升级的方向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找准各地需要什么和上海能提供什么的结合点,也就找到了上海转型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发动机。
二是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正成为当前上海面临的紧迫任务。目前,市民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包括就医难、上学难、文化娱乐产品单一等民生问题。如果说 “衣食住行”是人的物质方面的需求, “德智体美”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属于人的本质发展属性。这些需求集中地体现在医疗健康领域、高水平的教育、文化和研发领域等。面对诸多高端需求,上海可以将其视为巨大战略机遇,大规模投入资源,大力度改革开放,努力满足人民对德智体美的高层需求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是决定未来国际地位的关键,是高新技术产业与科技、教育领域的竞争,是世界一流人才的竞争。未来谁在这方面领先,谁就居于世界主导地位。上海集中了众多科研院所、大学,其中一些还位列国内前茅,加之上海产业实力较为雄厚,应成为我国参与国际前沿领域竞争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综上所述,未来上海的主攻方向应是切实提供 “德智体美”领域的供给。具体来看,“三大高地”建设应成为上海转型发展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打造科技健康文化三大高地
1、国际科技教育高地。
上海的产业科技研究基础雄厚,拥有40多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还有众多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研究机构,上海研发中心正成为其全球研发链中的重要一环,上海正在向全球研发高地发展。
传统的竞争主要是企业间的竞争。在新时期,大学的科研创新能力已经日益成为最具战略决定性的核心竞争力。未来的世界,大学将日益成为创新的主体、竞争的主体。大学将成为新兴产业的母机和孵化器。因此,上海可以寻求与斯坦福这样的研发型大学合作,不仅搞研究,更要搞开发。硅谷就是斯坦福大学的校园经济,是与社会资本结合的结晶。大学的研发能力是母机、是核心,校园经济是形态、是空间载体。建造一流的 “国际科技教育高地”,就是打造上海乃至中国未来竞争力的发源地,这是中华民族的百年大计。
建科教高地首先要筑巢引凤。筑巢就是对标国际水准,建设一流的大学园区,建设一流的实验室,建设一流的研发新城。比如,在朱家角淀山湖区域打造集 “教育-科研-研发转化”为一体的研发性大学新城。内核是大学,外围是研发转化基地,这就是上海的 “硅谷”,就是引领上海乃至中国未来发展的发动机。这里的关键有两点:一是要建立斯坦福式的研发型大学,而非牛津、哈佛式的研究性大学;二是要建研发转化基地,而非研发基地,尤其重在转化,如此才能使科技成果商业化和产业化,才能获取巨大经济效益。这样的研发型大学新城完全不同于老城,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形态,即面积在20平方公里左右,低密度、高智能、低碳且生产、生活一体化的森林城市。
建设国际科教中心,关键是对标并联合斯坦福、麻省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共建世界一流大学。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建一流大学和实验室,也要汇聚一流大师。美国在二战后凭借其经济实力和一流大楼,在欧洲挖来一批像爱因斯坦那样的一流科学家,一跃成为全球科技最强的国家。现在西方国家还没有走出危机阴影,上海应抓住这个机遇,加大投入力度吸引世界顶级科学家。而一个大学如能同时拥有百名世界顶级科学家,无疑它就是一流大学、国际科教高地。
2、国际医疗健康高地。
上海是全国医疗卫生的中心城市之一;尤其在高端医疗方面,也承担着向全国乃至海外各界人士提供医疗健康服务的重任。而目前全市能提供高端医疗的机构仅30余所,这表明上海高端医疗资源还很稀缺,市场空间巨大。
上海国际医疗健康高地,还很可能将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建设的重要推手:一是它能拉动医院建设、医疗技术、医疗保险等全产业链的发展,提升内需;二是它能借助医疗旅游等新旅游方式,拉动外需。如泰国和韩国的一些行业成为风靡全球的品牌后,很多国外游客专程去做相关手术,同时做一个异国旅游,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上海可以积极整合现有资源,对标国际一流医院:如美国最久负盛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哈佛大学附属医院等,借鉴韩国国际整形美容产业的成功经验,加大投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的“国际医疗健康高地”。
上海打造 “国际医疗健康高地”,可以选址在浦东滨海的海湾森林公园旁建设20平方公里的 “国际医疗城”,这也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医院的融合发展。具体定位为: 21世纪国际医学领域的先行地,全球一流医疗机构与专家人才的聚集地,新型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产业的孵化地,面向世界的医疗和保健疗养地。医疗城还应当配备若干世界级医学专家、国际一流的医学实验室和相应的康复、保健、疗养等设施。
3、国际文化娱乐高地。
上海打造国际文化娱乐高地,应基于自身传统文化优势,对标好莱坞、梦工厂、环球影城、迪士尼等国际一流文化娱乐产业标杆,积极推进重大项目落实。这些重大项目包括:一是游乐中心;二是世界文化产业集聚区,主要由戏剧谷(类似百老汇)、影视城、动漫谷等组成;三是大众传媒产业和创意产业集聚区。
“国际文化娱乐高地”的一个核心重点项目,是文化商务滩 (CulturalBusiness Bund),建设体现21世纪技术水平、极具文化特色和财富象征意义的上海新地标、新中心。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对标悉尼歌剧院、维也纳金色大厅等,建设文化地标,使之成为世界瞩目的文化场所。同时,也要具备独特创意设计,显示出地域文化特色,比如,江南园林风格。该地区同时也可以是世界顶级商务区和传媒区,汇聚非金融类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国际组织驻沪机构及传媒巨头。目前,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近400家,而香港跨国公司所设地区总部达到1300多家,且上海世界500强企业的总部和区域总部比较而言还较少,入驻上海的国际组织还很匮乏。一个好的文化商务区,将成为超级总部经济集聚区、文化集聚区和传媒集聚区,即最有文化底蕴的商务区和最为富有的文化区,而这可以成为代表上海形象且富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地标。(沈晗耀 作者系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