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陷谁是元凶 专家:不排除因地铁施工所致
事态进展
28日下午16时40分,康王南路与杉木栏路交接处临街商铺发生塌陷(详见本报昨日相关报道)。事件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周边街坊和商铺仍感忧心。昨日,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地质土木工程有关专家表示,广州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属于冲积平原。除康王南路一带的滩涂地质结构、旧房不稳定等客观因素外,不排除因地铁施工导致地陷。目前,具体情况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记者了解到,本次发生塌陷的地铁文化公园站以及所属的地铁6号线二期沿线,属于《广州市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中提及的57处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之列。昨日,记者走访地铁六号线沿线施工现场周围发现,存在不同的安全隐患。
地陷探因
地质问题还是施工所致?
到底是地铁施工问题,还是本身地质的问题,抑或两者兼而有之?针对本次地陷原因,不同专家各有说法。
对西关建筑颇有研究的专家崔志民估计,导致本次地陷的原因,“九成是地铁施工问题。”他表示,西关老城区一带以前都是河滩,“从地陷附近的街名便可知晓,沙基东、冼基东、沙面等名称,说明地块都是与水有关。”如今地下都是一些滩涂堆积结构,整个地质并不算稳定,以致当时建造西关大屋时,也要多打几根木桩加以固定。一旦受到外力侵扰,便很容易发生地陷。
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专家詹松认为,康王南路本次塌陷首先是地质原因。“广州地质比较复杂,为冲积平原。古河道在淤泥夹沙的地层中容易引发水土流失,进而导致地面塌陷。老城区一带属于滩涂结构,在古代的地质就好比现在的南沙十八涌。其次是地面上的危房,二层以上的旧房往往具有上百年的历史,遇大雨都会倒塌,加之地下施工引起水位下降,伴随的便是下陷。”
事源追溯
康王路非首次地陷
事实上,康王路也并非首次塌陷。
2004年11月22日,紧接康王南路的康王中路、位于新光城市广场家乐福超市西北侧的北行路段车行道上,一处近80平方米左右的路面突然塌陷。昨日下午,记者回访此处,不过沿路的多数店铺老板并不知情,“那么久的事情了,谁会知道!”一销售人员如是说。据了解,当时地陷是由于新光城市广场地下人行通道在该路段施工引起。
对此,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国家地质土木工程师詹松认为,9年前的地陷事发地与康王南路的地质结构相似,同属滩涂结构。他建议,针对同类型的施工工地,应该立刻停止施工,组织专家分析原因并制定处理方案。
街坊吐槽
地下常传出爆破声
“施工时几乎每天都‘放炮’,都习以为常了。”自28日事故发生后,诸多网友在新浪微博上反映,地铁施工时经常使用“爆破”方法,附近街坊长期受其影响,从而放松了警惕。十三行路上一商铺店员向记者吐槽:“地底下常传出爆破声,刚开始时声音不大,后来越来越大,时间长了就习惯了。昨天一开始,附近很多街坊都觉得很正常,没料到发生这件事。”距离塌陷事发地不远的和乐大厦,多位业主也向记者反映了这一问题。
此外,记者在回访事发现场时看到,以塌陷地点为轴心,方圆100米处的所有房屋租户已被疏离,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封锁线外,康王南路北往南、杉木栏路、长乐路等一带的商铺房屋结构未受影响,依旧照常经营。文化公园的西门因靠近事发地,暂时关闭使用。丰厚里的李伯说:“家中房屋受震严重的,街道、居委会都安排撤离了。”
记者调查
施工现场存有隐患
记者翻阅《广州市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本次发生塌陷的文化公园地铁站以及地铁6号线二期沿线,属于方案中提及的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57处之列。在《广州市201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中,地铁六号线同样被纳入其中。此外,属于溶洞地质的同德围最近也在为建设地铁做准备,那里同样是广州地质灾害多发点之一。
昨日下午,记者走访地铁六号线沿线多个施工现场的周围发现,存在不同的安全隐患。
在黄花岗站的施工现场———81号大院75栋楼里,记者看到,首层部分墙体已经出现开裂,其中“楚天美食坊”的地面出现了严重倾斜,地面临街的一端已高高翘起。另外,十几家店铺均出现较大的裂缝,或是天花板开裂,有些裂缝长达30毫米左右。物业公司的徐先生称,“刚施工不久就出现裂缝,此前向中铁十六局反映过,他们过来看了一下说没有危险,只是用铁皮将裂缝挡了一下。”一电脑器材店的负责人周先生也反映,“搬进来才半年,墙体已开裂,当时还装修了一下现在又裂开。”周先生说,我晚上不住在这里,感觉影响不大。记者留意,一些开裂的墙体被铁皮包住,但明显可看到,墙体依然继续开裂。
在如意坊站的施工现场周围,一间卖杂货店老板告诉记者,“刚开始建时就坍塌过一次,那时候也偶尔会听见放炮声,不过现在都这么多年了,快建成了,希望不要再塌陷了。”
防陷对策
旧城改造明挖最佳
在昨日本报的报道中,6号线的矿山法挖掘方式颇受质疑。
詹松分析,目前,如意坊站、黄花岗站等广州地铁车站均采用“矿山法”,需抽取地下水,从而引起附近水位下降。遇到不均衡地质体时会出现地层压缩、沉降加剧,从而导致危房塌陷。
对此,他建议,首先考虑明挖方法,结合广州旧城改造规划,在危房拆迁的前提下,采取大开挖,引入地产商,利用空间建立地下停车场,同时四周做好措施,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地陷发生。
“如果采用‘矿山法’,地铁施工方除自己会实时监控沉降速率外,一般也会请第三方机构进行监测。”詹松认为,采用专业人员巡查和测量仪器测量相结合,定时定点监测,数据如有变化或异常,应及时告示公众,通知周边的居民及时疏散。(记者 黄博纯 许琛 梁怿韬 实习生 赵静玉陈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