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21日,央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当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人民币一次性升值约2%。中国的汇改之路从此踏上了征程。
至今,距离这个值得铭记的时点已有1年。截至7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8.0016∶1,波动区间为8.1111-7.9908(2006年7月10日)。一年中,人民币累计升值近3.5%。
盘点汇改一周年,我们发现,汇改由出奇不意到稳步推进,市场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应,虽然夹杂着国内外各种力量的博弈,但每前进一步,无不显示出中国领导人在金融市场的海洋中驾驭航船前行的大智慧与娴熟技巧。
汇率搅动出口格局
厦门环华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出口业务的企业,在去年7月人民币出其不意升值2%时,它的产品正好已经出运,但还没有结汇。
“当年五六月签下的订单,七八月交货时,公司损失几十万元。”厦门环华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文丰向记者表示,“然而,经过半年多的调整,目前已经基本能做到不受其影响了。”
出口型企业属于汇改大潮中受负面影响比较大的企业。从理论上讲,在人民币升值2%时,成交1000万元就损失20万元,本来十分微薄的利润变得更薄。而今,在人民币升值近3.5%时,厦门环华已经走出了这个“阴影”,它们的策略之一便是着力研发科技含量高的高附加值产品。
采取有效措施将汇改的负面影响淡化到最低限度的还有很多企业。宝钢矿石贸易部采购经理费名彪和万象资源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张莉几乎向记者表达了同一个意思:通过自身的适时调整,截至目前,人民币升值对业务影响已经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汇改初期,纺织服装业一直是专家学者们认为将受到最严重不利影响的行业。由于很多纺织企业在国内采购原材料,加工成产品后出口,人民币一旦升值,这些企业的出口价格将相应抬高,势必会影响到出口量,导致利润率下降。
而根据中国海关统计的最新数据,今年1至5月,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565.6亿美元,增长21.9%,其中出口496亿美元,增长24.4%;进口69.6亿美元,增长6.5%。实现顺差426.3亿美元,增长27.9%。
不仅如此,5月份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还创造了单月出口额新高:111.7亿美元,比4月份又增加0.3亿美元。同比增长29.8%。
此外,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日前发布的《2005/2006中国纺织品工业发展报告》中指出,2005年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利润总额增幅高达33.09%,是“十五”期间增长最快的一年。
这份“中国纺织白皮书”指出,一些绩优企业或企业集团凭借市场、资源、品牌和技术优势,规模不断扩大,成为行业的排头兵,国际化步伐加快。纺织企业整体竞争能力进一步提升,纺织出口产品附加值提高,在国际中高档服装市场已经占有一席之地;国内市场一批服装强势品牌崛起;纺织产业布局调整,服装出口生产集中度提升。
长期而言,人民币汇率调整,将促使出口企业改变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面对以上这些数据以及专业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短短一年间,汇改效应已显。
“汇改一年来,引发了市场长期升值的预期,使国际投资资本流入内地,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在升值预期下,投资者更看好资产类股票,股价纷纷上涨。”天相投资顾问资深分析师仇彦英认为,“对于进出口而言,短期内难以察觉出大的影响,长期累计的升值率可能会对进出口产生更大影响。”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