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8日电 据央视国际消息,在巴丹吉林沙漠西沿,有一支英雄的航天发射部队。他们身居戈壁,功铸九天,用赤诚和智慧创造了在中国国防科技和航天事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三个第一”,展现了“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
成立于1959年的发射测试站,组建之初困难之多难以想像。1960年11月,中国决定发射第一枚自行研制的地地导弹。清晨,发射场一片寂静,操作手赖继丛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发射按钮。
中国第一枚地地导弹发射操纵手赖纪丛介绍说:“这个弹是怎么回事,那时不知道的,搞不清楚的,飞怎么飞,起来怎么起来啊,当时也是有点儿怕的。当我一按下去的时候,右前方(潜望镜)我们可以看见烟卟卟卟冒下来,那个导弹呜呜呜动上去了,下面说,起飞了!我们那时候就很高兴了。”
6年后,惊天传奇在这片亘古荒原上再次续写。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核讹诈、核威胁,中共中央决定进行世界上首次原子弹和导弹结合的发射试验,距导弹核武器发射场不过百米的地下控制室里,发测站的7名技术骨干冒死指挥操作。当年“七勇士”中的发射操纵手佟连捷和徐虹日前旧地重游,感慨万千。
1970年,在毛主席“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下,中国拉开了飞向太空的序幕。“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操纵手的重任,落到了胡世祥的肩头。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操纵手、总装备部原副部长胡世祥说:“发射前的一刻说老实话,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如何保证准确无误的发射,出现什么问题怎么处理,程咬金的三板斧必须准备好。”
“三板斧”就是应对发射时可能出现的意外而预先设定的措施。仅仅5年后,他们又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国家。进入80年代,他们乘势而上,4天内接连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了两枚远程运载火箭。
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发射操纵手、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崔吉俊:“电钮按下去之后应该是宣布了我们国家拥有了远程运载火箭,同时也宣布了我们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第6个第一诞生了。”
载人航天工程是继“两弹一星”之后,又一个展示中国综合国力的标志性工程。这项工程的启动,赋予了发测站新的艰巨使命。这两位年轻人接过老一代的班,勇敢地担当起载人航天发射操纵手的重任,他们亲手将中国首批航天员送上太空,最先品味到千年梦圆的欢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