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吴建民:“爱其所同,敬其所异”艺术地对外交流

2006年09月03日 17:59

    8月31日,“2006跨文化交流与软实力建设论坛”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吴建民出席论坛,并以跨文化交流的意义不可低估为题发表演讲。 中新社发 张宇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吴建民,曾经的中国外交官,现在从事教育工作,身份是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外交学院院长、国际展览局主席。日前,作为中国外文局 “06’跨文化传播论坛”的特邀嘉宾,接受中国网记者的采访,以丰富而生动的经历向记者讲述了“跨文化交流与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和对外交流的艺术性。

  中国网:我们知道,经济规模、科技水平和军事力量是衡量一国“硬实力”的重要参数。从经济实力方面来讲,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可以说具备了一定的“硬实力”。但是在“软实力”的建设方面,应该说还是显得十分薄弱。您认为中国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软实力”?

  吴建民:软实力的核心是文化。要提升自己的软实力,首先要对自己的文化进行重新认识,真正明确自己的文化优势。

  我在法国期间,曾经有法国友人对我说,“吴大使,你们中国人是坐在聚宝盆上,你们中国的文化几千年没有中断过,这是你们的财富啊”。就是这样,埃及的文明中断过,但是中国几千年下来的文明一直没有中断过,这就是我们最宝贵的文化财富。

  但是目前很多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文化的重要性,自己文化的宝贵。起名字要有洋味,读书想要去国外读。有很多家长曾经问我,“吴院长,我的孩子什么时候出国比较好?幼儿园小学还是大学?”我在上海出席大学校长论坛的时候,一个理科状元问我,哈佛要给她奖学金,香港大学也要录取她,她自己又考取了复旦大学,不知道选择哪个学校好。我清楚地告诉她说,如果你是我的女儿,我会建议你去香港大学或者就在复旦大学。

  中国网:您多年来从事外交工作,现在又从事外交教育,在跨文化交流方面,您觉得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呢?

  吴建民:交流是一门学问,我最欣赏的交流方式是杜甫诗里所说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跨文化交流上也要用这种方式,向外国人娓娓道来,用人家可以接受的方式,由浅入深,从世界的现实出发,提出一个大家能接受的思路。强加给人的观点肯定不是好的观点,暴力绝对解决不了问题。

  我觉得中国古人说的 “爱其所同,敬其所异”这个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用这个办法去跟别人交流,是不可能产生大的矛盾的,用这个办法交流,世界也绝对不可能打起仗来。

  中国网:就目前的情况,我们在跨文化交流和软实力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障碍是什么?

  吴建民:讲软实力建设,向世界说明中国,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有古代文化,有近代文化,有现代文化。我经常矛盾的是,在国外的时候,经常会有人问我说,“吴大使,我要想了解中国,应该看哪一本书?”我真的是很矛盾,介绍中国文化的书,有很多,但是要么太长,要么太深。

  中国网:您曾经在法国很长一段时间,您觉得法国在提升自己的软实力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

  吴建民:法国是一个很有文化氛围的国家,出过很多大的思想家,像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等等,法国的文化、艺术、建筑等都有很高的水平,漫步在巴黎的街头就能感觉到一种文化的氛围。这种文化氛围就能吸引更多的艺术家,艺术家也会以自己的作品在巴黎展过为骄傲。

  法国人很讲究尊重和自由,两个人讲话,我同意你的观点,我会点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也会听你讲完。(来源:中国网;作者:李瑞)


 
编辑:吴歆】
  相关专题:2006跨文化传播论坛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