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当“甩手掌柜”,药监部门有委屈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相继发生了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制售假药案、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不良事件等,严重损害了公众的生命安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药监部门被舆论指为“甩手掌柜”。
“我觉得有些委屈。”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刘自林说。由于“欣弗事件”的药品生产企业在安徽,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因此受到全国的关注。
“我们药监部门的工作人员怨气都很大,平时工作都是提心吊胆,很辛苦、很艰难,一旦药品出了事,大家往往把责任都推到我们头上。”刘自林觉得,现在社会上对药监部门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只要药品出了问题就全是药监部门的责任,而事实上,药品生产企业才是药品问题的第一责任人。
刘自林认为,药监部门的责任是通过对市场的监督,加强企业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但并不能杜绝药品问题的发生,药品质量不是监督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今天上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该局安全监管司副司长许嘉齐表述了同样的观点。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监管司助理巡视员王者雄介绍,对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的灭菌生产,国家有明确的规定:105摄氏度30分钟灭菌,但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在灭菌过程中,温度在100摄氏度到104摄氏度不等,灭菌时间缩短到1~4分钟不等,明显违反规定。样品经培养后,长出了细菌。“产品出厂时也按照规定做了无菌检验,但并没有检查出来”。
“过去没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过去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并不见得少,只是大家不知道。”刘自林说,现在有了不良反应监测的体系,是管理上的进步,但给大家一个错觉,似乎这些年药品问题层出不穷。
“从齐二药事件到“欣弗事件”,其实暴露的都是市场经济的问题。”刘自林认为,现阶段,企业存在因逐利而放松对自己要求的问题,而我国又缺少对企业的牵制作用,导致药品生产企业敢于去冒险违规。在美国,一旦药品出了问题,生产企业面临的不仅是药监部门的处罚,更重要的是会被市场抛弃,这样大的风险迫使企业不敢轻易违规。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