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13日电 据工人日报报道,8月10日,中国投资最大的主题生态乐园———北京欢乐谷在一场瓢泼大雨中结束了优惠活动。欢乐谷高调开业以来,没有像在深圳那样受欢迎。因为北京游客逛游乐场的习惯不外乎排长队、玩设施。而对主题公园这种包涵文化主题、表演、消费等多种内容的游乐模式,则有些舍本逐末。要学会饱食这道有别于游乐园的“文化盛宴”不那么热衷,还需假以时日。
只有“项目”没有“主题”
提到欢乐谷人们自然会想起嘉年华。今年,延期三次开业的北京环球嘉年华身陷人气困局,此后嘉年华惨淡经营,虽然主办方破天荒地用免费入园来聚敛人气,可公司统计的日接待量仍徘徊在3000人次不前。而这个数字前两年则为两万人次。主办方期待大捞一把的梦想以破灭告终。
主题公园这个产业在中国应该说还比较脆弱。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全国兴起了第一轮主题公园热,共建成2500多座主题公园。专家普遍的共识是,第一轮的主题公园热普遍存在着一哄而上、重复建设以及仓促上马等诸多问题。于是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旅游业遭受到第一个主题公园寒潮,大部分纷纷倒下。
第二次主题公园浪潮,外资和民营资本唱起了主角,投资规模和公园的体量比以前都要大,珠三角竞争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激烈。但同时,游乐项目的同质化比较严重,存在着相对简单的复制、模仿现象。新建或在建的各类公园,有的还在走传统游乐场的路线,有的在走类似欢乐谷这样的主题乐园道路。
现在部分所谓主题公园,其实只有“项目”没有“主题”,简单复制的结果只能是形似而不是神似。现代游客追求的娱乐模式是,不仅有身体的感官体验,还要有心灵的精神体验,独特的文化是吸引游客的核心内涵。比如玩过山车,排队的时候都不应是无聊的等待,而是逐渐经过一圈圈转轮,体验一种文化。
“水土不服” 渐走下坡路
世界级大型主题公园此时却在稳步扩张发展。去年9月12日,香港迪斯尼主题公园火爆开业,开园首日即售出16000余张门票。紧接着,迪斯尼又准备积极开拓大陆市场,最近其行政总裁艾格亲口证实正与上海政府磋商在当地兴建迪斯尼主题公园。与之相比,广州本土的主题公园却似乎步入了“冰川期”。
以飞龙世界、世界大观和东方乐园为代表的一批主题公园纷纷关门歇业,就连在北京和上海举办时曾引起轰动的环球嘉年华照搬到广州,结果依然平淡收场。
目前,广州的主题公园还在正常经营的只有香江野生动物世界和长隆夜间动物世界、广州海洋馆等数家。近日,广州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逾四成受访者对主题公园仍有兴趣,但多数不会游览全部的主题公园,对于同一个主题公园的重复参观率也较低;对于80~150元的主题公园票价,市民虽然认为这个价格可以接受但仍属偏贵。多数人游览主题公园以放松身心为主要目的,也有人是为了感受其独特的文化气息,因此从这一点上看,主题公园还是较好地完成了其基本使命。
在以高投入、高成本的方式发展了二十年后,国内的主题公园呈现出明显的生命周期性,很多主题公园年游客人数在开业头几年达到某一峰值后就很难再次超越,并逐渐走下坡路。
中国的主题公园路在何方?准确的主题定位、恰当的园址选择、独特的主题创意、灵活的营销策略或许可以成为主题公园在国内成功发展的关键。只有在追求差异化下推陈出新,才能把整个行业往兴旺的方向推进。(高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