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2008奥运会闭幕后的第一天,北京奥运村免费对公众开放了部分场地,中外游客“乐”游其中。 中新社发 追影 摄
8月25日,2008奥运会闭幕后的第一天,北京奥运村免费对公众开放了部分场地,中外游客“乐”游其中。 中新社发 追影 摄
|
8月25日,2008奥运会闭幕后的第一天,北京奥运村免费对公众开放了部分场地,中外游客“乐”游其中。 中新社发 追影 摄
8月25日,2008奥运会闭幕后的第一天,北京奥运村免费对公众开放了部分场地,中外游客“乐”游其中。 中新社发 追影 摄
|
中新网8月29日电 美国《侨报》8月29日发表社论说,北京奥运的成功,主要就在于自己独创的模式。可以有“空前”的豪情,不可有“绝后”的狭隘。以“空前”的“无与伦比”推动今后各届不断提升,才是难能可贵的贡献。
社论摘录如下:
国际社会普遍认定,中国举办了一届“非常棒”的奥运会。媒体使用了许多高级赞语。但从领导和指导世界奥运的角度来说,当然不希望出现“未来无与伦比”的“绝后”。
其实,有些并无高级赞语的平实话语,往往启人深思。法国前游泳运动员斯特凡尼·迪蒂耶颇有实感:“尽管此前存在诸多争论,但从奥运开幕到闭幕,无论是运动员、亲临现场的游客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这是奥运史上最成功的一届”。所谓“诸多争论”,当然是那些假借人权、环保、藏独等肆意发难的杯葛。当初来势汹汹,如今虽还在嘀咕,但市场大为缩水。
值得深思的是,何以干扰重重,北京奥运依然“最成功”呢?答案显而易见:既遵循国际原则,又发挥“中国模式”的制度优势,创造出了独特的奥运“北京模式”。罗格简单地概括为:北京奥运“提升了标杆”。法国《费加罗报》有新的认识,在其题为《中国,奥运冠军》的社论中说,“中国完全按照自己的模式和方法成功地主办了奥运会,没有受制于自我优越感很强的西方世界制定的游戏规则”。其实,在奥运发展过程中,北京奥运继“尤伯罗斯模式”之后,又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北京模式”。今后各届,即便难以全面借鉴,也会在某些方面能有所吸取。
回顾奥运发展历程,大略而言有两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始于1896年雅典举行的首届现代奥运会,顾拜旦把过去只限于希腊人参加的运动会扩大到世界范围。这个漫长的阶段曾深受两次世界大战伤害,其中三届取消。二战后,国际奥委会在艰难中前进,进入上世纪70年代后出现了衰退危机。恐怖袭击是危机导火线,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就发生了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杀害11名以色列运动员的惨案。当年卸任的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悲观地对继任者说:“我相信奥林匹克运动撑不了几年了”。
其后,政治杯葛与经济困境交织成更大危机。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连续数届都受经费困扰,欠债累累,且东西方阵营冷战不断。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更面临尴尬——被洛杉矶市、加州乃至联邦政府“抛弃”,唯有借助私人商业组织来运作。历史在关键时刻选择了尤伯罗斯,他借助“商力”成功挽救了奥运。“尤伯罗斯模式”的秘诀就是商业化,同时抵制政治干预。
北京奥运会无疑借鉴了“尤伯罗斯模式”,但又远远超出。综合国力、商力、民力、侨力等来主办,是“北京模式”的核心。发挥制度优越性的重大国力主导和投入,包括场馆设施和环境改善以至安全保障,为主办这届“无以伦比”的奥运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首钢的搬迁,就非强大国力难以办到。尤伯罗斯说,“美国任何城市难与北京相比”,这是一个主因。
侨力的发挥,也是中国一大特色。世上恐怕再难找到哪个国家有如此庞大、雄厚而情牵祖国的侨力。民心的支持更是一大优势。志愿者的尽心尽力和甜蜜微笑,是北京奥运成功的重要一环,广受各国高度赞扬。历届奥运会都有志愿者,但北京志愿者规模之众、境界之美难以比拟。民力的大发挥,还包括北京广大市民以至全国民众的“有形”和“无形”支持。直接投入奥运的市民可敬,无数甘愿牺牲一时不便而支持奥运的市民同样可敬。例如,交通管制就涉及不少人的衣食住行。
前不久笔者回国,常遇交通堵塞。笔者忧虑地问司机:“奥运时怎么办?”司机答:“国家自有办法”,笔者又问:“不影响生活和赚钱么?”又答:“奥运事大,个人事小。”诸如此类,无形的民力何等可贵!西方传媒认为,北京奥运“深得民心”,绝非偶然。因此,“北京模式”,确实有其他国家和城市难以企及的地方。
北京奥运的成功,主要就在于自己独创的模式。可以有“空前”的豪情,不可有“绝后”的狭隘。以“空前”的“无与伦比”推动今后各届不断提升,才是难能可贵的贡献。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