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4日,上海豫园商城,一对游客用数码照相机以奥运奖牌榜和中国运动员夺金英雄榜为背景,自拍合影留念。 中新社发 海牛 摄
|
2008年8月24日,上海豫园商城,一对游客用数码照相机以奥运奖牌榜和中国运动员夺金英雄榜为背景,自拍合影留念。 中新社发 海牛 摄
|
中新网8月25日电 美国《国际日报》8月25日载文称,燃烧16天的奥运圣火于24日在北京国家体育场熄灭,数十万外国运动员﹑记者和游客满载着比赛的精彩瞬间﹑友好和美丽以及数千年中国文化的宏大而归。那么北京﹑中国收获了什么?当盘点时我们会发现,北京奥运会不仅是展示,也有融和,奥运的精神由此长留在中国人民的心里,并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内涵。
文章摘录如下:
在奥运会闭幕式上为志愿者献花,有些出乎意料,对中国却相当重要。如果说,四川汶川地震中的志愿者还不足以让我们说“公益”这2个字已经深入人心﹑深入社会,现在也就是北京奥运会闭幕时我们可以这样说了,因为170多万志愿者的参与,创造了奥运会历史之最,也创造了中国志愿者服务之最。
囿于我们的文化﹑囿于我们饱受战乱经常自顾不暇的历史﹑囿于我们依赖于政府的习惯,“公益”事业确实对我们来说有些陌生。是奥运精神,是奥运的参与精神,让我们有了来自于内心奉献的冲动,这种冲动将形成投身于“公益”事业的中华文化新时尚。
当然,我们获得了对于“公益”的收获仅是奥运精神给予的一个小例子。北京奥运会完美谢幕之时,我们看到的是根据奥运精神提出的绿色﹑科技﹑人文这3大理念得以付诸实践,这不仅是为奥运历史留下了宝贵遗产,也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时代精神。是奥运会,让中国有了一个塑造国际形象的新起点,中华文化也必须建构出时代的特征。
不必为中国在北京奥运会中没有出现菲尔普斯和博尔特那样伟大的运动员而感到遗憾,分享伟大所带来的喜悦就是了;刘翔在退赛时留下的背影,倒是让我们坦诚了许多,也更真实些;就连石原慎太郎都来了,他说什么已经不重要了。这就是奥运会所带来的潜移默化的改变,文化的融合大概就是这样发生的。(孙卫赤)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