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每天你都会制造一些生活垃圾。这些垃圾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影响我们的生活环境、居住环境,还会造成大量污染,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全国政协委员、德意志银行集团(中国)董事长张红力说。
去年以来,全国发生了多起居民反对在其居住地附近建设垃圾焚烧场的事件。特别是去年7月,北京市政府计划在北六环小汤山的阿苏卫地区建立垃圾焚烧场,令周边地区众多居民感到不安。他们担心垃圾焚烧产生的废气废物可能对人体有害,同时认为住房会因即将建设的垃圾焚烧厂而贬值。
关注垃圾处理问题的还有其他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教授王尚旭今年的提案之一,也是关于垃圾焚烧问题。
“像北京这种大都市,垃圾原来用填埋等方式处理,已经让土地承受不起,让周围的环境承受不起。而用焚烧的方法处理,垃圾焚烧厂建在哪儿,哪儿的居民就强烈反对。”
王尚旭委员认为,应该采用最新的技术来处理垃圾回收问题,关键还是要实行垃圾分类。实际上,我国在分类领域上应该比国外有优势。中国人力资源丰富,在每个小区里,你都可以看到有人在那儿捡垃圾。实际上,要是组织得好,政府可以给这些人安排工作,让他们在没有环境污染的环境下去做垃圾分类,这个技术并不是很难。
“像厨房垃圾粉碎后,做成颗粒状的肥料,可以用于防止草原沙化。虽然整体投资会比造垃圾焚烧厂高一点,但是解决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就业问题、环境问题、沙漠化问题,还有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他说。
张红力委员认为,按照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城市化在未来很长时期都将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顺应全球“零排放”的趋势,建设环保节约型都市。
他建议,在一些大城市,可以在城市小区试点更为细致明晰的可操作垃圾分类方式:如“有害电子垃圾”、“纸类”、“玻璃”、“金属”“塑料”等有回收价值的单独回收,“有机生活垃圾”统一集中处理等等。在垃圾从小区清运时就开始严格分类。配合这种高精细度的分类可以向居民分发分类操作手册,垃圾回收部门和小区物业部门照此实行,真正落实分类回收。
“如果实施难度大,还可以根据城市发展阶段不同,推广不同精细度的分类。比如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墨西哥一些城市,简单将垃圾分为‘干’、‘湿’两类,也实现了分类回收,避免了大量填埋。”张红力说。
他说,我国提出垃圾分类回收已有多年,很多居民小区和公共场所已经安放了标着“可回收”、“不可回收”或者“有机”、“无机”的垃圾桶,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落实。一方面这种分类方式直接可操作性不高;另一方面,市政垃圾清运时也没有分类。这种实践上的落后让很多有垃圾分类处理意识的居民积极性受到打击。
“在我国很多城市,最近都出现了关于建立垃圾焚烧厂的争议。相关机构应该抓住机会,倡导更为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垃圾产生,并推行需要居民从行动上高度配合的精细化回收。”两位委员一致表示。 (记者齐中熙)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