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桐庐研发垃圾资源化处理设备覆盖农村

2014年08月28日 15:18 来源:浙江日报 参与互动(0)

  日前,桐庐芦茨村67岁的村保洁员方木林骑上三轮车,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要将村民家门口放置的一黄一蓝两个垃圾桶进行分拣、收集,运送到一公里之外的垃圾处理站。在那里,一台“神奇”的机器已经做好准备,即将开始工作。

  这台机器,学名叫“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设备”。记者一眼看去,这台约3米长、2米宽、2米高的机器,表面覆着厚厚的铁皮,并不起眼。方木林将蓝色垃圾桶逐个放上传送平台,按下开关。很快,垃圾桶就自动“坐电梯”到了机器顶部的进料口。翻转,投料,卸桶,一个工序完成了。

  “控制好温度、湿度,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只需3至7天,机器吞进的垃圾就能出料,再经过二次堆肥,就能变成好用的有机肥,一下子值钱了。”桐庐县环保局生态科科长储云峰笑着告诉记者。

  这台机器,是需求倒逼出来的“桐庐制造”。3年前,桐庐县在横村镇阳山畈村试点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工程,产生了较好的环境效益,但也出现了进口设备电压与当地不匹配、出料时渗滤液未处理及单价偏高等问题。该县环保监测站会同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在试点设备的基础上进行研发,成功后还申报了专利。芦茨村村口的这台机器,算是专利的第三代,由桐庐一家拥有较强研发力量的企业生产,表现相当稳定。

  “其实也是根据国情设计的,中国农村产生的垃圾除了废旧纸板、饮料瓶等,基本上就是含水量高、易腐烂的有机垃圾,这台设备可以说很好地满足了农村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的要求。”储云峰介绍。

  由于机器操作简便,像老方这样的农村保洁员都能轻松掌握。此外,因为设计科学、合理,臭味和废液渗漏也都比较少。据了解,20万元左右的机器成本加上配套设施,一个处理站的前期投入大约在40万元。

  垃圾变有机肥,触发的是一整条绿色产业链。“按照全县农村居民约11万户测算,实施资源化利用项目,不仅能实现将近50%的垃圾减量,一年还可制成有机肥约7200吨。”储云峰说。为了把“垃圾”卖出去,桐庐县正组织力量对有机肥进行科学配比、试验,谋求通过市场化运作,提高其附加值,而最后的收益也将按照一定比例回馈乡镇,形成长效机制。

  与此同时,这台桐庐制造的机器也开始名声在外。“各地环保部门来我们这里考察项目后,对设备都相当感兴趣,周边县市纷纷发来订单,最远已经卖到了珠海。”桐庐县环保局副局长杨振武说。

  截至目前,桐庐农村已建起了60余个类似的垃圾处理站。预计到今年底,桐庐全县农村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就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