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污染重在防控
◆翁伯琦 张伟利
有报道称,我国耕地土壤污染规模呈扩大之势,因土壤污染而造成的毒米、毒菜事件时常发生。耕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不仅会造成经济效益的损失,更会发展成为难以恢复的生态危害。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感觉滞后性和累积性。土壤一旦受到污染,不仅治理难度很大,而且成本很高。因此,必须强化污染防控。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大量化肥与农药的投入,造成农业面源与点源污染的加剧。
目前,土壤污染呈现多样性与交叉性加剧的趋势,部分地区的农田已呈现常量污染物与微量持久性毒害污染物交叉危害并存现象。就发生趋势而言,土壤污染从局部蔓延到大区域,从城市郊区延伸到乡村,从单一污染扩展到复合污染,形成点源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强化或复合危害的态势,增加了防控与治理的难度。
从耕地土壤污染物来源分析,主要包括3方面:一是污水灌溉的污染。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水灌溉区域调查统计显示,64.8%的污水灌溉农田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重金属污染。二是大气污染物沉降。进入大气中的各种污染物以降尘和酸雨等形式进入土壤,引起土壤污染。三是固体废弃物污染。生活垃圾大量无序堆放致使固体废弃物中有害物质随着大气迁移、扩散、沉降、降水或地表径流等作用转化成有毒液体渗入土壤而污染农田。此外,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过量使用肥料以及不合理使用地膜造成土壤集成污染,采取单一的防治措施已难以成效,必须采取多源控制和综合治理。就耕地污染防控对策而言,要重点把握好5个环节:
一是分类普查,因地定策。耕地土壤中一旦有了污染物,不管是否超标,都应该引起重视,都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技术防控,避免污染物的进一步增加与扩展。另外,要将自然界本身造成的有害物质超标的土壤,也纳入污染土壤之列,应严禁用于种植可食用农作物。
二是科学施肥,合理用药。许多人都认为施用化肥是不安全的,而施用有机肥才是安全的。实际上,不仅过量施用化肥存在污染问题,如果过量施用有机肥同样会造成耕地土壤的污染。尤其是农村自家粗制的农家肥,有的因掺入含有毒物质的生活垃圾或含重金属的湖塘底泥,以及含有重金属的畜禽粪便都会造成农家肥料有毒有害物质超标。
三是合理耕作,利用土地。土壤环境的优劣具有特定性,优化调整受到污染的耕地利用方式是有效的防控措施。人们一谈到土壤污染首先想到的是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治理。实际上,土壤环境优劣是针对特定需要的,对某种需要而言为劣质的土壤环境,可能可以用于另外的需求。城市用地、工业用地、畜牧用地、水产养殖用地、林业与花卉苗木用地和农作物用地对土壤环境的要求不同,所以在评价土壤是否受到污染,是否有毒时,要看它的用途。
四是优化调整,分类种植。例如受到某些重金属污染的水田不能再种植水稻,但可以种植玉米等旱粮作物;受到某些重金属污染的耕地不能再继续安排粮食、蔬菜、水果等可食性农产品的种植,但可以种植绿化植物或其他非食用性工业原料作物。当然,在选择非食用性工业原料时,必须考虑它们在后续可能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五是科技创新,持之以恒。对受到污染的土壤,有时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治理;有时则采取利用方式更为有效。治理污染,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专业的协同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治理创新,必须因地制宜、持之以恒、有效防控与综合治理。
作者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