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郑保卫:气候传播影响力取决于四项标准

2013年11月19日 11: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郑保卫:气候传播影响力取决于四项标准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18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华沙大会“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主题边会上发表主题演讲。该边会由中国新闻社和国家发改委气候司联合主办。 周锐 摄

  中新网华沙11月18日电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18日在华沙表示,气候传播效果的影响力主要取决于信息到达率、知识理解率、意见接受率和行动参与率。

  郑保卫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主题边会上做出上述表述的。该边会由中国新闻社和国家发改委气候司联合主办。

  郑保卫说,新闻媒体具有议程设置功能,它可以通过设置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国际气候谈判以及节能减排等气候变化方面的相关议题,对社会与公众进行气候变化问题的传播,从而促使政府、NGO组织和公众认识到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乃至生存、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及措施。

  不过他提醒,由于这些知识通常存在于科学研究人员的专业话语系统内,普通公众很难认识和理解,这样就会影响其气候变化认知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及行为。因此,新闻媒体在气候传播中可以做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和解释者。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手段对气候变化的各种科学知识进行传播、阐释与解读,转化为公众能够认识、理解并接受的知识和理念,以此增强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提升其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自觉性。

  对于如何提高气候传播的影响力,郑保卫分析说,在信息到达率方面,新闻媒体传播的气候变化信息能否顺利到达公众,这是气候传播影响力的基础性条件。要尽可能及时、准确、充分地传播公众关心的气候变化信息,如气候变化发生的状况、产生的危害、应对的办法等,将其有效地告知公众,以满足他们的信息需要。

  在知识理解率方面,郑保卫表示,新闻媒体要使自己传播的气候变化知识能够让公众理解和把握,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影响力。要用公众愿意听、听得懂、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进行气候传播。要善于把那些专业性术语变成大众化、通俗化的语言进行传播。

  在意见接受率方面,郑保卫提醒说,新闻媒体只有真正把公众自己想说和想听的意见充分表达出来的时候,才能得到公众的认可,才能产生积极的传播效果。

  郑保卫表示,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最终要通过公众接受传播后在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态度与行为的改变,以及在公众参与下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状况为检验标准。(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