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18日电 参加2006年第三届中国网络媒体海峡西岸行的成员18日下午来到了位于福州市乌山脚下的邓拓纪念馆,在这个幽静的小院里,大家通过一件件书信、一篇篇诗稿等邓拓生前所用、所留的物品了解到邓拓的事迹。
邓拓纪念馆,位于福州市乌山脚下。为一处幽静的小院,仅有一幢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楼上楼下共六个房间。房柱呈土红色,墙呈白色,朴素无华,好像一户农舍。
邓拓纪念馆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福州市人民政府把它命名为“邓拓纪念馆”。邓拓纪念馆馆址设在道山第一山弄7号。原为“乌石山第一山房”邓拓故居,1994年辟为纪念馆。占地约1015平方米,陈列邓拓一生革命事迹。邓拓纪念馆内藏有邓拓的实物、书信、笔记、诗稿、文件、证件、著作、照片等文物,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德育基地。
附:邓拓简介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福建闽侯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他从小酷爱文学艺术,18岁参加了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等职。
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等职,并主编理论刊物《前线》。1961年3月,开始以“马南屯阝”为笔名在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开设《燕山夜话》专栏,共发稿153篇,受到读者喜欢。他的杂文爱憎分明、切中时弊而又短小精悍、妙趣横生、富有寓意,一时全国许多报刊、杂志争相仿效,开设了类似的杂文专栏,为当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苑增添了生气。他与吴晗、廖沫沙合写杂文《三家村札记》。
1966年4月16日,《北京日报》刊登关于《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的批判材料,“三家村”被打成“反党集团”,成为文化大革命的最早牺牲品。5月18日,邓拓含冤自尽,成了“四人帮”1966年起大兴文字狱的第一个牺牲者。邓拓另有《中国救荒史》、《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等论著。他的杂文重史识、史论,抓住现实,旁征博引,含蓄委婉,可谓雅俗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