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月27日获准招股后,按照中国银行(下称“中行”)及承销团的配售计划,中行的60多亿美元(如行使“绿鞋机制”可到80亿美元)筹资额中,已有30亿美元“名花有主”。
权威消息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其中,10亿美元分配给苏格兰皇家银行及淡马锡等战略投资者,以防止其持有的中行股份被稀释;20亿美元分配给包括长江实业的李嘉诚、新世界发展主席郑裕彤、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等12家富豪及财团,每家均获约1.6亿美元中行股份,禁售期为一年。
这样在随后的国际配售及公开招股中,机构投资者及散户将被分配到30亿至50亿美元。
一位投行人士分析:“需要推介股份数目其实不如预期般多,肯定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预计中行合理溢价在2~2.66倍,招股价在2.3至2.8港元之间。
由于中行H股发行的股份占扩大后已发行股本8%至12%,不符合港交所规定上市公司最少要有25%的股份流通的要求(若资产值逾100亿港元则可降至15%),经过上月27日的第二轮聆讯,港交所上市委员会同意“变通”:即中行将上市前售予瑞银、亚洲开发银行及淡马锡共约7%的股份当作流通股计算,但由苏格兰皇家银行牵头的财团所购入的10%股权则不会当作流通股计算。
在4月15日的全球投资者会议上,中行及承销团将向国际机构投资者传达了一个清晰的定位:中行为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的内地最大外汇银行。
截至2005 年12 月31 日该行持有净外汇头寸为390亿美元。但瑞银最近的一份报告数据显示,因人民币升值,2005年中行汇率亏损达人民币51亿元。2006年中行可能出现人民币43亿元的汇率亏损。同为中行上市财务顾问及主承销商的高盛也在报告中估计,中行未对冲的外汇风险达262亿美元,人民币每升值1%,将使2006年盈利降低3.3%及净利润减少0.6%。
瑞银表示,中行在同类银行中最易受到人民币升值影响并不意外。由于外汇市场并不活跃,加之相关规定限制,中行难以规避风险。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作者: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