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29日电 据北京晚报消息,经过近1年修缮、回复清末面貌的北京天坛祈年殿举行了隆重的开放仪式,明天开始,祈年殿将正式接待游客。
【宝顶金龙重现神采】
镏金宝顶下原有9条镏金龙,因为时间久远,在修缮之前已经“满面尘灰烟土色”了,这次修缮将宝顶重新擦亮,站在祈年殿下面,肉眼就能看到宝顶上飞舞的龙,如果用望远镜,可以清晰地看到龙的纹理。
【45万块城砖替换水泥砖】
据天坛副园长曲禄政的介绍,1971年大修时候,祈年殿院内原城砖地面被改成了水泥方砖。此番修复恢复了整个院子里原有的城砖细墁地面。“面层和垫层都要铺城砖,两层总共得用45万块。”曲禄政说。城砖一般是22厘米宽、47厘米长。曲禄政介绍说:“这次我们在灌浆的时候都用的是灰泥,为了增加粘合度,还加了面粉、米浆,然后再铺城砖。铺城砖的时候要先砍四个面,磨一个面,俗称‘五扒皮’,这个工序就比铺水泥砖耗时很多。”除了地面,整个祈年殿院子内所有跟水泥沾边儿的地方也都恢复了传统做法,整个祈年殿院子里,没有一粒水泥砂浆。
【内檐彩画除尘用糯米团子】
此次大修,祈年殿院内各殿外檐的龙凤和玺彩画都根据1935年前历史照片进行重绘,恢复到光绪年间的历史原貌。“整个70年代后绘的彩画做工不够严谨,龙凤造型走样。”曲禄政说,此次修缮重新绘制外檐彩画,内容以龙凤和玺以及旋子彩画为主,所有殿座椽头的“栀花”图案将恢复成“卐”字图案。
对于内檐彩画,此次修缮只做除尘处理。工作人员用掸子或者其他吸尘工具把灰尘弄走。原则是不能破坏彩画,也不能弄得尘土飞扬。曲禄政透露说,为了保护原有彩画,修缮中还采用了糯米团子粘灰的老办法。
【糠皮小火烧出金砖】
祈年殿下的三层台基是祈谷坛,曾以“金砖”铺就,在1971年大修中,也被改为水泥方砖,只剩最上层台阶的南半部分还保留着部分“金砖”。这次修缮恢复祈谷坛原来的金砖墁地。
为了找到跟原来材质一样的金砖,天坛公园费了很大心力。“历史上用的金砖都是苏州制造的,而且只有苏州能烧出金砖来。”按照历史文献提供的线索,天坛公园找到了一家苏州窑厂生产的“金砖”。“这次修缮一共用了2万块‘金砖’。加上运费,每块‘金砖’的价格都要几百元。虽然贵,但这是跟故宫太和殿一模一样的东西。”曲禄政还告诉记者,之所以会有“金砖”这个称呼,并不是这种砖里掺有金沙等物质,而是因为这种砖的工序极其复杂,成本非常高,在封建社会里,这种砖都是以黄金论价、只有皇家才能使用的,所以才被称为“金砖”。
那么“金砖”究竟是如何烧制的呢?曲禄政介绍说,金砖所用的泥只有苏州才有,工匠发现这种泥后,要先去掉表层的耕土,然后确定这种泥的埋藏深度,不能挖地太深,否则土就“生”了。将土取回后,要晾置1年,然后再用火烧,在烧火过程中,要控制温度,因为木柴火太硬,因此烧窑工人一般都是用糠皮作为燃料,慢慢小火将土烧出来。
【一麻一布六灰给原木上地仗】
多数游客在古建中游览时,都会惊讶于其廊、柱油漆能够历经多年而光亮如新,而且很少脱落。这里面其实也有古代匠人的“机密”。
老匠人向记者透露,在上油漆前,匠人们还会进行一个准备程序——上“地仗”,具体分为一麻、一布、六灰8道工序。先用啄缝灰将原木中的木缝地方抹平,然后上一遍通灰,第三步就是“使麻”,就是将用篦子梳好的头发丝细的好麻横竖摊开匀实地贴到木头上,以起到“拉筋”的作用,第四步就是“压麻灰”,就是在麻上再上一层灰,然后就是“糊布”,这个布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必须选择“夏布”,这种布纹理疏密适宜,第六步就是“压布灰”,将“夏布”粘合到木头上,最后再经过“中灰”、“细灰”两个步骤后,上“地仗”的工作才算结束。(周明杰、龙露)
3次修缮历史
在祈年殿几百年的历史中,经历了三次重大的修缮。
第一次:清光绪15年(1889年)8月24日,祈年殿遭雷击起火被焚毁。光绪22年(1896年)重建竣工。
第二次:1935年,北平政府对祈年殿进行了一次大修。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经参与修缮。
第三次:1971年,北京市政府对祈年殿进行了落架大修,并对全部的油漆彩画进行了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