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很诚实地告诉大家,主持人给他发短信了,要么谈社会责任,要么谈绿色地产。”以上这段话引自4月24日《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博鳌:房产巨头避谈房价问题》,副标题是:认为媒体与代表“提问水平不高”。
事情当然有起因。4月23日,潘石屹对记者说:今年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得非常奇怪,不太正常了。房价与空置率同时上涨,肯定会出事儿。我们不能把如今的房地产搞得像当年的国有股一样,一部分资源不参与流通,那会导致一些如今已经发生的噩梦(4月23日《新京报》)。次日,潘石屹就收到了“莫谈房价”的要求。
潘石屹是否正确,我不是个中行家,不敢下判语。事实上,有鉴于中国房地产这池水太深,我也不认为有哪个“专家”能够轻易把它解说得清澈透亮。但是,我们知道,2005年北京商品住宅累计空置面积达到了1374.2万平方米,全年上升了31.6%;我们也知道,中国城镇居民中,至少有70%没有购买商品房的能力。在国内24个大中城市里,每套12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占商品房面积的比重还不到50%(发达国家则多数住房都不超过100平方米)。并且,在央行2006年一季度全国城镇储户的问卷调查中,居民购买住房的意愿还刚刚创了历史新低;我们还知道,政府1995年土地销售收入还是几十个亿,但是现在将近5000个亿。以我有限的经济学知识也知道,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这种现状就叫作:价涨而无市。价涨而无市的另一种说法就是:泡沫。
中国房地产市场有一定程度的泡沫,只不过,泡沫有多大比较难判断。一个显而易见的现实挑战是:如果任由其无限制地膨大下去直至破灭的那一天,其危害性有多大,我们的东邻日本就是个活例子,一个上世纪80年代豪情万丈说要买下美国的国家,转瞬间就“失去了十年”。
面对这样一个事关国之大计、民之生计的挑战,需要所有的利益关联方:国家相关部委、地方政府、银行、房地产商、媒体、买房者,以及有独立性的学者,在经过博弈和充分的讨论之后,找到一个解决之道。我实在不能理解,在这万众瞩目房价的当口,为什么会有人要求潘石屹“莫谈房价”?假使一个被称为巨头的房地产商人都不能“乱讲话”,那我们这些平头小百姓还能有什么发言权?
需要特别说明一下,我并不认为潘石屹是一个佐罗似的人物:一个身在富贵阵营却为穷人仗剑行侠的家伙。我知道,潘老板也是很爱鼓吹“房价会涨”的,潘老板也偏好盖250平方米以上的大房子。但是,我还是相信潘石屹所说“其实开发商比老百姓更害怕房子涨价,因为那就像个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的炸弹一样”,是句大实话(当然,去掉那个“更”字更可信)。潘石屹是在海南炒房热中发达的,在当年的涨价狂潮中,他作了一次常识判断,及时抽身。我相信潘石屹还有一个商人的基本理性:任何一项商品,价涨得离谱都会出事儿。而一个行业一旦崩盘,所有的商人都会没好日子过。
让人奇怪的是,另一位也以好发言而出名的房地产巨头任志强,常常说:房价还会涨!涨!涨!说:我们就是要为富人盖房子;说:要分穷人区与富人区。我们却从未听说过有人要求任老板“莫谈房价”。一个注脚可能要注一下,任志强是一家国有房地产公司的老总,而潘石屹是个私营老板。一个红顶商人和一个普通商人的商业理性,终究是不一样的。
我是一个普通人,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物,我也“提问水平不高”得很。但是,我还是关心房价,关心我是否买得起一间不大但安全的房子,在这个都市里有一个安身立命、遮风避雨的所在。如果买得到房,我是否会成为一个“房奴”,拿一生的血汗所得供奉于它,不敢吃不敢穿?我非常不希望在房价问题上,看到这样的现象:一部分人被要求“莫讲话”,而另一部分人则拥有话语权。如果发生这样的现象的话,那我只能用脚投票,进一步降低我的购房意愿,攥紧我的钱袋。因为我怎么知道,我是否在购房时得到了充分的信息?是否会被拥有话语权的人“忽悠”?(摘自中国青年报;作者:乐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