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是中华民族的造字始祖,但他也有过出错的地方。相传仓颉造了一斗字,在他广泛宣讲传授的过程中,有的后生就当面对他的错误提出过质疑。
有一天,仓颉给学生教了四个字:奸(繁体奸,三个女)、好、出、重。领读完毕,逐一解释。他说:“三个女子到一块,叽叽咕咕,神色诡密,肯定是说些淫乱之事,故尔三女为奸。而一女一子结为百年,互敬互爱,互相帮助,故尔女子相配为好。一山在另一山上头,这叫山外有山,应为出。千里远行,越走越累,即使手里拿一根鸡毛,也感到份量不小,故此千里应为重。”这样讲罢,他叫学生复习。有一学生突然站起来说:“先生,你教的四个字都念错了。”
仓颉吃了一惊,仔细看着四个字,觉得没有错处,便问道:“错在哪儿?”
那学生毫不畏怯,大胆地说:“三个女子都是女子,到一块亲密得抱成一团,那叫好,不叫奸。而一子一女到一块,眉来眼去,拉拉址址,常常发生那个事,人们不称赞,还骂哩,因此,子女相配应为奸,而不能叫好。两山想压,连地都想压垮,那不叫出,而叫重。千里之行,离家离村,应该为出,而不应为重。”
仓颉听了这一番话,感到说得有理,自叹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高兴后辈有人,国家兴盛有望。但想到自己造成错误已经流传很广,要一一去纠正很难,心里惭愧得无法说。于是他匆忙向黄陵赶去,一是要向黄帝当面检讨错误,二是要请黄帝发一道圣旨,把错字一一纠正过来。但是,当他见到黄帝后,黄帝却说:“字是代号,你已经那样教了,就让它那样向下传吧!不需要再纠正了。”
仓颉造错了“矮”字和“射”字
仓颉把自己关在山沟里造字,累了就到山坡的树林中散步。有一次,他老远见一个很矮小的东西在动,走近一看,才知是一个人侧身弯弓射箭。顺着那人的目光望去,只见一群野免蹦跳逗趣,窜来窜去。那人见兔子不肯站定,也只好久久地列开架势,拉满弓,不放箭。仓颉看了一会,忽然灵机一动,从那人侧身射箭姿态中造出了“矮”字和“射”字。
后来,他在给学生教这两个字时,说:“矢是箭,委是一个人侧身拉弓的姿态,拉弓射箭时身子蹲下去,故曰‘矮’。身子蹲得越矮,放出的箭越有力,因此把寸、身两字合在一起,就是‘射’。”
一学生不解,说:“先生,我没有听懂,请你再给我们讲一遍。”
待仓颉又讲一遍后,那个学生说:“先生,你把这两个字造错了。你看,一寸身子怎能射箭呢?依我说,寸身两字合起来就是‘矮’字。而侧身拉弓射箭就为‘射’字,说是‘矮’字讲不通。”
仓颉听着这学生解释,觉得很有道理。惭愧之余,细细捉摸发生错误的原因,捉摸起来,捉摸去,半天才醒悟道:“我是错了,错在用一个动作造出了两个互不搭边的字”于是,他又去请黄帝发圣旨纠正。黄帝说不必要了。因此,这两个造错的字就一直流传到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