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电讯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进入贸易争端多发期 商务部高官为企业支招

2006年04月17日 12:49

  中新网4月16日电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增强应对贸易争端能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在“十一五”发展新时期,妥善处理贸易争端,营造稳定、和谐的国际贸易环境,是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求是》杂志今日刊载商务部副部长、国际贸易谈判代表高虎城的文章,分析了当前中国外贸形势,并向相关机构、企业以及媒体提出了建议。

  中国已进入贸易争端多发期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贸易高速增长,中国面临的贸易争端与日俱增,并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是贸易争端数量多。据统计,自1979年至2005年底,国外共发起745起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别保障措施的调查案件,涉及4000多种商品,影响到中国数百亿美元的出口贸易。尽管中国目前的货物贸易出口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不大,2004年只有6.5%,但中国遭受的反倾销占世贸组织成员反倾销总量的15.6%,2004年达到22.8%。

  二是贸易争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当前,中国同时受到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压力,贸易争端应对难度增大。在世贸组织成员对我发起的反倾销案件中,发展中国家占60%以上。

  三是贸易争端手段由传统的反倾销、反补贴、一般保障措施向利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关条款、技术型贸易壁垒措施扩展。这些条款包括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特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6条)和“非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由于这三个条款是在多边框架下专门针对中国而设立的,使用条件宽泛,标准模糊,随意性较大,容易被滥用,其影响不可低估。此外,发达国家还利用技术贸易壁垒、技术标准、检验检疫等非关税壁垒和手段,限制我产品出口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四是贸易争端由货物领域向服务贸易领域扩大。近年来,在对我纺织品、鞋等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采取限制措施的同时,国外不断对我汽车分销、金融、保险、政府采购、建筑等产业的政策和市场准入提出质疑,要求我进一步开放市场,以获取更大的服务贸易利益。

  五是贸易争端由企业微观层面向宏观体制、制度层面延伸。近年来,发达国家在多双边场合对中国出口管理体制、银行呆坏账核销、税收、补贴政策、劳工标准、社会责任、知识产权以及人民币汇率等频频发难,中国经济贸易发展面临的外部压力不断增大。

  应该看到,中外贸易争端之所以愈加频繁,既有中国自身的原因,也有国际贸易环境方面的问题。受整体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的制约,中国的出口增长仍属于数量扩张型的较为粗放的增长方式,出口的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这是贸易争端的主要诱因。同时,中国企业主动避免贸易争端的意识不够强,熟悉规则、运用规则发展和保护自己、化解贸易争端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商协会等中介组织在应对贸易争端过程中的协调、组织和服务等功能也需进一步完善与加强。

  就国际贸易环境而言,随着综合国力和国际经济地位的显著提高,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这已成为当今国际贸易环境中的一个显著特征。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万亿元仅次于美、日、德,跃居世界第4位;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42万亿美元,居世界第3位;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8189亿美元居世界第2位。中国自1993年以来连续13年居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的首位。截至2005年底,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超过6200亿美元,全球500强企业中的90%都在中国有投资。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生产加工基地,目前有172种商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虽然中国的快速发展为周边国家和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各国加强与中国经贸合作的意愿不断增强,但这同时也打破了国际经贸格局和利益分配格局,引起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关注甚至忧虑。有的担心中国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国际市场份额的迅速扩大损害其既得利益。有的认为中国经济的成长和中国产品的出口,造成能源短缺,导致本国产业转移,影响到本国的就业等。还有一些国家受其国内政治和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常将中国作为转嫁其国内矛盾的对象。某些势力甚至视中国发展为威胁和挑战,制造和鼓吹所谓的“中国威胁”等论调。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都可能存在,处理不好有可能成为中国国际贸易环境中的不和谐因素。

  立足互利共赢,正确认识贸易争端

  要冷静客观地看待贸易争端。进入21世纪,国际环境总体稳定,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随着各国之间贸易、投资、技术、劳务等方面合作的加强,各国比较优势的发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将日益加深。应当说,外部环境总体上对中国的发展有利。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家间贸易争端的增多是正常的,是绕不过去的。正因如此,国外有专家论述,全球经济进入了所谓的“摩擦经济时代”,其突出特点是摩擦的复杂化、综合化与常态化。对中国来说,快速的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的迅速增加,必然会与其他国家产生矛盾和摩擦。这种摩擦将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摩擦不是好事,但也并不可怕,关键看如何处理,如何应对。摩擦处理过程既是摩擦双方博弈的过程,也是双方相互了解、相互熟悉、相互适应和寻求双方利益重新平衡的过程。

  要从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高度认识贸易争端。《规划纲要》提出了“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的要求,这是我们党在深刻认识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抉择。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更加自觉地走一条依靠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同一切相关国家深化相互依存、合作共赢的道路。这一抉择要求我们加强同主要贸易伙伴的互信和磋商,继续保持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良好合作关系,认真处理好与美、欧、日等大国的经贸关系,逐步创新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内容。中国要在与国际经济的“深化依存期”与“摩擦多发期”并存的国际环境中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趋利避害,实现互利共赢。这一目标要求我们善于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方向,把握贸易争端的发展趋势,全面制定中国的贸易争端应对战略。要灵活运用多种资源和手段处理争端,避免激化矛盾。对于已经出现的贸易争端,要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及时沟通交流、平等协商,妥善解决贸易争端问题。

  要从战略机遇期的高度认识贸易争端。21世纪头2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科学判断。在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内,中国经济发展对外部环境的依赖不断增大。首先,对国际能源资源的依赖程度加大。中国已成为世界能源资源的主要进口国之一。今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内资源保障能力的下降,能源资源产品的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其次,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加大。中国在劳动力就业、商品和服务进出口、产业转移等方面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越来越高。比如,国内DVD机产量的90%、手机产量的60%都用于出口,严重依赖国际市场。此外,许多产品的专利和核心技术依赖外国,重要装备仍主要依靠进口。据统计,中国85%的集成电路、85%的医药、80%以上的芯片、70%以上的数控机床和纺织机械、90%以上的汽车专利技术均掌握在外国企业手里。因此,妥善应对贸易争端,构建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已经成为中国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自身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妥善应对贸易争端,创造和谐贸易环境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各地方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中国应对贸易争端的工作取得了扎实进展。目前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进出口公平贸易法律体系和工作机制。通过多层次、多渠道交涉,现已有53个国家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其部分成员对中国产品发起21起特保调查,在积极交涉和抗辩下,已经终裁的13起特保案件无一采取措施。我们对国外对中国产品发起的3起反补贴案的应对工作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尤其是去年妥善处理了与欧、美的纺织品贸易争端,为中国纺织企业赢得了稳定的、可预见的贸易增长环境。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与欧、美等老牌世贸组织成员相比,我们在应对机制、人才培养、能力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贸易争端应对工作任重而道远。

  “十一五”期间,我们要认真贯彻党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按照“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是基础,提高应对贸易争端能力是关键,做好贸易大国和发展中国家工作是重点”的总体思路,使对外贸易发展和国际贸易环境建设两项工作同时并举,实现与贸易伙伴的互利共赢,创造和谐的国际贸易环境,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三步走”战略的大局。

  标本兼治,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质量和效益已成为中国外贸保持持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贸易平衡,不刻意追求顺差,“在发展中求平衡,在平衡中求更大发展”,努力实现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发展。同时,要下大力气整顿出口秩序,采取措施改善我外贸增长方式,通过立法和执法手段对贸易秩序进行规范,促使对外贸易朝着良性方向持续发展。必须督促国内企业树立科学发展观,在生产中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要求,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从“出口创汇”向“出口创利”转变,从简单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高端加工转变,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知名品牌和中国自己的世界级跨国公司,从而改善中国目前的国际分工地位,更深地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从根本上缓解贸易争端压力。

  突出重点,妥善处置重要产业和领域的贸易争端。针对贸易争端多发生在中国竞争力强的劳动密集型领域的特点,统筹考虑,重点做好纺织品、轻工、钢铁、白色家电等重点产业和领域的贸易争端应对工作。积极研究解决知识产权领域的贸易争端问题。在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效益的同时,加强预警工作,将应对工作前移,及时化解可能出现的贸易争端。建立健全国家经济安全预警系统和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加大行业、区域、地方和重点企业产业损害预警体系建设力度。深入研究世贸组织通行规则和做法,合理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保护和发展国内产业;同时也要注意妥善使用贸易救济措施,避免引发无谓的贸易争端。

  重视规则,努力为企业创造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新一轮谈判,发挥建设性作用,维护中国利益。积极参加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等多边经贸活动,参与全球重要经济政策的讨论和制定,参与国际化标准组织等国际民间组织的活动,促使国际规则和标准尽可能反映中国的正当利益。充分利用双边、区域和多边等渠道与场合,推动建立更为公平合理的国际规则和全球贸易体系。高度重视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商谈双边区域贸易协定,注重通过区域贸易协定来构建稳定的贸易环境。充分调动各种力量,利用各种途径,多层次、多角度地积极争取更多国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从规则层面扭转中国企业在应对反倾销中的不利地位。与此同时,积极行使我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的权利,主动利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来处理中外贸易争端,防止有关国家滥用我加入世贸组织有关条款和采取歧视性做法。

  健全机制,提高处置贸易争端能力。应对贸易争端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国内企业、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要进行科学分工和有效协作,构建高效一体的贸易争端应对机制。企业要健全财务等管理制度,熟悉和采用国际标准,自觉按照国际通行规则进行营销和定价,尽量避免陷入贸易争端。对于已经发生的贸易争端,要积极应诉,善于抗辩,尽可能争取最有利的结果。商协会要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和协调功能,加强市场信息服务,积极组织行业内企业对外应诉。政府部门要规范出口秩序,调控出口规模,杜绝倾销行为,着力抓好贸易争端大要案和技术性壁垒的应对指导。在此基础上,整合国内贸易摩擦应对资源,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熟练掌握谈判技巧的专家型人才队伍,提高对外谈判和交涉能力。抓紧建立有效的技术支撑体系,包括完善的信息交流系统和咨询系统,培育民间智库力量,提高决策的科学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对国际贸易环境建设的理论研究。

  加强引导,做好国内外宣传工作。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宣传中国和平发展给世界各国发展带来的良好机遇和巨大市场、对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贡献,增信释疑,努力消除国外对中国发展的误解和疑虑,树立我负责任大国和致力于建设和谐世界的良好形象。注重报道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内容,使国外对中国的认识更为全面客观。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国政府、议会、政党、工商界、新闻媒体、学术界等方面的工作,增进了解。支持国外大学、智库、消费者团体等力量开展以中国经济对世界的贡献为主题的研究。同时,也应加强国内舆论引导,客观报道中国面临的贸易争端情况,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编辑:宋方灿】
:::相 关 报 道:::
·中国纺织品贸易争端使一些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
·专家:纺织品贸易争端对中国纺织品企业是件好事
·中欧纺织品谈判将成为合理解决其他贸易争端范例
·中欧工商界:解决贸易争端应采取对话与协商方式
·美对华纺织品“又拉又打” 贸易争端前景难料
·中国新闻周刊:中美贸易争端:从口水战到财经外交
·中国休闲服博会将探讨贸易争端中休闲业取胜之道
·外电称中美将重开纺织品谈判 解决双方贸易争端
·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迅速和解 美国将何去何从?
·欧盟批评美国 呼吁通过对话方式解决贸易争端
·图:中欧贸易争端十小时化解
·专家:中欧解决纺织品贸易争端具有“借鉴”意义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