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红军长征非"二万五千里"? 专家据史力争驳传言

2006年03月27日 11:17

  2002年10月16日,英国的两位青年李爱德、马普安开始从江西于都出发,沿着当年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重走长征路,经过384天的步行,于2003年11月终于到达陕北。他们在到达红军长征的终点———陕北吴旗镇的前几天对记者说:“长征并不是25000里,而是12000到13000里,所以长征没有那么长。”

  这一说法迅速传遍世界并产生了意料不到的影响。据此,有人怀疑红军长征没有“二万五千里”,甚至有人认为长征的里数是虚构的。为了澄清人们的误识,有必要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里程问题作进一步的考察。

  怎样看待两个外国人李爱德、马普安重走长征路的里程

  李爱德、马普安重走长征路走了12000至13000里,为什么与当年红军长征相差甚远呢?答案可以从以下分析中来找。

  (1)两个外国青年所走的长征路线与当年红军走的路线有相当大的出入。我看过大量的有关长征的档案,包括红军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的第二年(1936年春)开始征稿于1937年2月编好以内部资料出版的《二万五千里》一书。这是关于长征最早、最可靠的回忆。这本书是以红一军团直属队为标准,长征中经过地名及里程一览表,依据命令、报告、各种日记、报纸汇集而成。书中附录部分有《红军第一军团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这个一览表是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最详细的、最可靠的资料。此表是根据红一方面军一军团直属队为标准的,各师另有行动,均未列入其中。因为直属队并不担任作战任务,在直属队驻扎、休息时,各师仍然在作战,或者侦察、或者阻击、或者进攻、或者佯攻,各个作战部队任务均不一样,无法一一列出。所以直属队是参加长征的红军各部队中长征走路最少的。在表的最后说明中指出直属队的行程共为18088里,如根据此表每日行程表统计应为18095里,两者相差仅7里。

  就是按红军长征中走路最少的部队计算,比李爱德、马普安所说的12000里,也要多6000里。我将这个《红军第一军团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和李爱德、马普安所写的《两个人的长征》一书中有关内容核对过后发现,两个外国青年所走的长征路线与当年红军走的路线有相当大的出入,他们起码少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这里仅以出发后的最初12天的行程为例作以比较。(见表1)

  (2)“用脚还不好走的路”路程不但比公路远,而且难走。对比两个里程表,不难发现,表中只有几个地名是一致的,同样两地之间两个外国人所走的里程比红军长征时的里程要少得多。例如,从唐村到双芫(即今双元乡),红军经过新谢,走了超过60里,而两个青年人从唐村直到双芫只走了30里。两个青年人没有记录从唐村到双芫的经过,从书中记载的内容推测,他们可能走的是大路。他们在没有向导的情况下不敢贸然走乡间小路,他们刚出发不久就在山上迷路了,为了不再迷路,节省时间,他们经常走大路。他们认为的大路是柏油马路。小路是指步行的路。

  其实,在红军长征时,江西中央苏区没有柏油马路,能通汽车的路都很少。通汽车的路也是沙石路或者是下雨后路面为烂泥路的土路。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在1935年12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讲话,分析中国经济政治各方面发展不平衡时,很形象地形容中国交通现况,说:“若干的铁路航路汽车路和普遍的独轮车路、只能用脚走的路和用脚还不好走的路同时存在。”那时江西苏区的路是“普遍的独轮车路、只能用脚走的路和用脚还不好走的路”,远没有像现在这样交通方便,公路四通八达。

  这就是为什么1934年红军从唐村到双芫,必须绕道新谢,要用两天走一百多里路,而60多年后两个人生地不熟的外国青年只用一天走30里路就可以到达的原因。

  这两位年轻人很少走“独轮车路、只能用脚走的路和用脚还不好走的路”,他们却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认为“新建的大路远比红军当年走的山道捷径蜿蜒得多”。其实从这两个不同路程表对比就可以看出新建的大路比当年的小路近得多,快捷得多。

  (2)李爱德、马普安在走长征路中经过的三个县城,当年红军都是绕城而过。李爱德、马普安所写的《两个人的长征》一书中还收入了他们的手绘地图,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经常住在县城里,仅出发的最初二十天,他们就住过三个县城:信丰、大余、南雄。而这三个,当年红军为了尽快行军,避免伤亡,没有打开县城,更没有在县城内停留。红军不仅没有在这三个县城里停留,在长征路上,红军基本没有进过县城。

  红一方面军长征已过去70多年了,现在一般说法是经过十一个省,近百个县。但是红军在这个县里经过哪些乡,再具体的路线,因年代久远,如不是在研究当地历史的专业工作者带领,一般人很难在短时间内搞清楚。当年红一方面军长征25000里,今天人们重走长征路并不要求每个人都能再走25000里。这个工程太浩大了,一两个人难以完成的,何况对中国历史、人文情况了解不多的两个外国青年呢?

  (3)李爱德、马普安所走的路线是按照上世纪80年代罗开富走的路线,不是真正的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李爱德、马普安走的路线是1984年10月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走的路线。罗开富独自一人重走长征路,不仅是发扬红军长征精神,更主要是宣传红军精神,报道长征路上50年来发生的变化。这个长征路是广义的,包括红军长征所经过的地区,所以一路上他除走红军长征经过的一些地方外,也要到矿山、桥梁、圩场,到有新闻的地方。他不能完全按照当年红军的路线走,更不能走最远的路线。就是按照罗开富的路线走,李爱德、马普安只能比罗开富走得少,走得容易。因为这2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20年,这些地方交通发展很快,修了很多很好的公路,大大缩短了路程。

  正因为他们经过的地方大大少于红军,所以他们所走的路程也大大少于红军。红军从遵义四渡赤水到过乌江共走3945里。李爱德、马普安从遵义在贵州、四川、云南转了一圈到两河口(两河口在乌江北一二百里)共走1866里。他们比红军少走了近2100里路。

  他们不仅走的路比红军少,他们也没有走红军走过的那么艰难险阻的路。贵州原来是地无三尺平,新中国成立后修了公路。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拍《四渡赤水》电影时,在娄山关也无法避开公路,无法再现红军长征当年的原貌。在贵州,马普安连连生病,只能休息,休息10天也无济于事。李爱德无奈地说:“新长征就这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进行着。”这是一个客观原因。另外,有许多地方没有开发,或是没有公路的穷乡僻壤,或是军事区域,或是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一般人都难以进去,更何况像李爱德、马普安这样两个外国人。

   

  [1]  [2]  [3]  [下一页]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