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 经 资 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外资垄断性并购响警号 中国引进外资政策转向?

2006年03月27日 09:48

  中新网3月27日电 最新一期香港《经济导报》载文称,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如果听任跨国公司的恶意并购自由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将逐步消失,龙头企业的核心部份、关键技术和高附加值就可能完全被跨国公司所控制,在国际产业分工的总体格局中,我们就只能充当打工者的角色。

  文章称,“引进外资”、“对外资开放市场”,这些标志着中国主动打开大门双手请进外国资本的用语,现在却让许多中国高层人士进退两难。钢铁、能源、通讯、金融、交通运输等等领域层层开放,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已久的外资以入股、控股、并购杀将而来,它给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带来许多问题。时任国家统计局局长的李德水在最近的“两会”期间提出 “应谨防外资垄断性跨国并购”的警告,引起了层层反响。

  北京“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表示:“如果听任跨国公司的恶意并购自由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将逐步消失,国内龙头企业的核心部份、关键技术和高附加值就可能完全被跨国公司所控制,在国际产业分工的总体格局中,我们就只能充当打工者的角色。”

  许多外国媒体都纷纷猜测,李德水的话暗示了中国外资政策可能转向,而此次“两会”也有可能成为中国在外资领域内政策转向的一个标志。再加上现在正处于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敏感时期,外资在中国门坎前何去何从成了外界讨论的关键。

  商务部的统计显示,自2001年至2005年11月,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4735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668.82亿美元,分别占改革开放20多年来利用外资总和的34%和43%。引进外资无疑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起到了正面作用,但令人担忧的是,从今年3月1日起,《商务部关于委托地方部门审核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通知》开始实施。长期以来,地方政府都将招商引资作为每年工作的重点项目,甚至成为一项硬性的指标进行考察。

  对于跨国公司的全球并购大潮,忧心忡忡的并不仅仅是中国人,外国企业和政府同样也是神经紧绷。

  可见无论全球化怎样发展,只要国家的概念依旧存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不会允许本国市场外资化。这一点与这个国家市场化进程、经济发展程度、甚至是意识形态的关系并不大。

  资本本身趋向利益最大化的态势无可厚非,站在全球的角度来看,中国高层对于外资并购的反思并非逆潮流而动。为国际并购、尤其是恶意收购限定底线的提议,或是《反垄断法》的出台,正是为了更合理地引进外资,同时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怎样利用好外资,在开放中壮大本土企业,降低自身的对外依存度,是摆在中国企业家和政府高层领导面前急需解决的一道难题。(蔡嵩婷)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