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 经 资 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医院和药企受益患者埋单 药品"换脸术"内幕曝光

2006年03月01日 09:05

  中新网3月1日电 据人民日报报道,截至去年,国家已实行了17次药品降价,所涉品种多达万余,但老百姓却反映没有得到实惠。因为国家一宣布某个药品降价,部分企业马上就不再生产这种药品,而是改头换面,重新申请“新药”,重新定价,结果老百姓吃的还是高价药。这就是药品的“换脸术”。

  报道说,中国每年批准上市的新药达几千种,而美国仅为百余种。难道中国新药的自主创新能力真的超过了美国?不然。中国的“新药”基本以仿制为主,绝大多数只不过是换了张“脸”而已。

  在美国,一个药品的研制,从药理概念的提出到动物试验,再到临床试验,一般需要10年左右,一个药品的研发费用至少要10亿美元。因此,一旦上市,价格昂贵,这主要是科技含量高。但是,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寥若晨星,更多企业还在研发国外已过或将过保护期的药品。因此,药品的科技附加值很低,往往几十家乃至几百家都在生产同一种药品,在低水平上“厮杀”。

  中国低端药品供过于求,为了赢得竞争,药品生产企业往往虚高定价,打“回扣”战。药品一旦降价,就意味着“回扣”空间大大减少,医药代表不愿经销,医生不愿使用,医院不愿采购。生产企业由于没有能力研发高端新药,只好改换名称、包装、剂型等,玩“换脸”游戏,这自然又增加了许多运作成本。

  当然,药品喜欢“换脸”,也离不开医院和医生的“撑腰”和“壮胆”。中国医院目前实行的是药品加成政策,进价越高,加成越多,医院当然不愿进低价药。因此,不少药品的招标价比药店的零售价还高。

  可见,在整个药品销售链条上,除了患者,人人都喜欢高价药。既然有赚钱的,就得有出钱的,埋单的只能是患者。(白剑峰)

 
编辑:张磊】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