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二月十五日电 题:人淡如菊 戴爱莲的情感人生
中新社记者 应妮
客厅里满满的菊花百合,黑色与黄色的挽带交织,“音容宛在”四个白底墨字透着哀婉的氛围——戴爱莲老人怀抱一束鲜花在花丛中开怀地笑着……
二月九日戴老因骨结核辞别人世,噩耗传来,中国舞蹈界不禁为之震惊。这位将自己一生献给舞蹈事业的老人走完了九十年美丽人生,也成为“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讣告语)。
在老人的书房里,记者看到了各式各样海内外各种民间舞蹈的木偶,以及一座主人的纤维雕头像,这是著名雕塑家维利·索科普的精心之作的复制品。原作则被安置在英国皇家舞蹈学院大厅,这是英国舞蹈界给她的殊荣。
一九一六年生于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岛,祖辈四代皆为华商之家,祖籍广东新会。三十年代赴英国伦敦学习舞蹈,后入尤斯-雷德舞蹈学校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戴爱莲作为归侨,义无反顾回到中国。
“尽管生在国外,接受的教育也完全是西方教育,但是老人心中一直非常明确自己是中国人”,女儿叶明明说。
“七七事变”后,戴爱莲在英国参加了以爱国抗日为宗旨的“援华运动委员会”,并辗转于一九四0年回到香港。在宋庆龄的安排下,她创作排演抗日募捐演出,并在这里邂逅了她的丈夫——著名画家叶浅予,尽管这段婚姻仅持续了十年,而老人生前也曾表示这是她一生中最后悔的一件事。
另一段让老人牵肠挂肚的恋情是在英国,正是给她做雕像的维利,这也是老人的初恋,因种种缘由二人没能牵手。回国后的戴即和维利完全丧失了联系,直到改革开放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再度联络。
老人的女婿金正平至今还能回忆起戴爱莲对维利的怀念。“文革时候她下放北郊养猪,每次回来住在我们家。她总是泡一杯茶、抽着香烟,对我倾诉她对维利的感情。”
一九九五年,维利和叶浅予相继撒手人寰,“老人曾说过,同一年失去了生命中两个最重要的人”,金正平说。
一幅周恩来总理的画像悬挂在老人书房的醒目之处,纸色已经发黄。金正平解释,“老人和周总理、邓颖超的感情很深。从一九四二年戴老回到重庆,周总理当时就接见过她,后来一直关心她的舞蹈,也有很多合影”。
“老人烟瘾很大,每天至少一包烟。每天晚上睡得很晚,看书看报的,老人最喜欢看网球,无论多晚都会守着电视,经常三四点才睡;第二天中午才起床。然后饮食习惯也比较西式,常常是两片面包一碟小菜就打发了”,金正平回忆,“这大概也是老人身体突然恶化的原因吧。”
历任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团长,中央歌舞团副团长,北京舞蹈学校校长,中央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团团长、副院长,中央芭蕾舞团艺术指导、顾问以及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文联的职务,戴爱莲以毕生经历将西方舞蹈精髓介绍到中国,成为沟通中西舞蹈文化的使者。老人不顾高龄奔忙于各国舞蹈界,直到二00四年八十八岁时最后一次赴加拿大访问。她生前捐出全部私人存款和房子,中芭拟以戴老的名字设立一个基金会。
戴爱莲一生桃李遍天下,据工作人员告知,台湾舞蹈界泰斗刘凤学博士曾为其学生,在得知戴老过世后,坚持以八十三岁高龄赴京参加追悼会。
拳拳爱国之心、凄美爱恋之情、敬业为人师表,戴爱莲九十载情感路,令人扼腕痛惜,让人肃然起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