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日电 中美关系与中日关系是中国外交中相当受人关注的部分。展望2006年,最新一期《瞭望》新闻周刊刊载专家观点指出,中美需要努力寻找并扩大共识,深化合作,以填充双方建设性合作的战略内涵;而小泉2006年可能继续参拜靖国神社,并推举一个继续对邻国强硬的新首相。
中美关系应填充建设性合作的战略内涵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研究员傅梦孜指出, 得益于两国领导人的战略洞察与驾驭力,中美关系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已达到历史上少有的程度,在过去一年更是获得长足发展。两国全方位的“深度互动”实际彰显了这种相互依存关系的战略意义。
中美关系作为全球最重要双边关系的表征更为清晰,这不全取决于中国经济规模扩张的效应,更在于中国作为一个更负责任的大国参与国际事务呈现的突出影响力,使得中美关系超越双边,越来越具有全球意义。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2005年“925”讲话已把中国定位为国际体系中的“利害相关者”,表明布什政府中国观较积极的变化和相伴相随的期望。
傅梦孜指出,中国全方位参与国际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敢于承受并顾及国际影响的过程,并使我们更为包容和开放。在双边层面,中美合作面在扩大,更需要理性处理双方的矛盾与摩擦;在地区层面,中国不会追求排他性的地区主义,而会强调各国利益的交互性与合作的开放性;在全球层面,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将进一步拓展双方合作的空间。
傅梦孜说,中美两国作为亚太乃至世界大国,有着广泛而明显的共同利益,需要努力推进包括战略对话在内的机制性与非机制性双边磋商安排。中国尊重任何国家的核心利益,也期望自身的重大战略关切得到尊重。
加强民间交流,孤立日本右翼
2005年,中日关系继续深陷“政冷”低谷。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对外关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金熙德认为,其首要原因,就在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执意参拜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小泉代表了日本右翼政治势力的愿望,即突破二战体制,走向政治与军事大国。日本对华政策日趋背离1972年以来的友好政策轨道,在历史、台湾、领土与海域等一系列原则问题上冲击两国共识底线,企图修改中日关系规则。
金熙德指出,2006年,小泉可能继续参拜靖国神社,并推举一个继续对邻国强硬的新首相。若此,中日“政冷”局面将更趋陷于“冰冻”状态。
金熙德指出,小泉继续对华强硬,与日本民众的中国观受到右翼势力及其媒体舆论的负面诱导有关。加强对日民间交流,孤立右翼,争取多数,应成为我国对日政策和民间交往的重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