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8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现今香港全城都对世贸会议“如临大敌”,不单警方、消防、惩教署、商铺、学校等各自已作好准备,就连事事走在最先、最前,很有经验的记者也一样要作出各种应变计划。
报道说,对于市民来说,势头不对当然可以“走为上着”;但身为记者往往只能“走着瞧”。面对这场可能是香港开埠以来最轰动的“战争”,新闻界已经作好最坏打算,包括搜购头盔、眼罩,甚至“猪嘴”防毒面罩和避弹衣;哪怕被讥“怕死”,也希望靠这些配备帮助完成任务,令自己不致成为“新闻主角”。
香港亚洲电视助理宣传总监雷国芬表示,新闻部已为前线记者预备了头盔、防毒面具、对讲机、水瓶、毛巾等,保护记者采访“防暴”新闻。此外,部门亦为记者们进行讲解,作好内外准备。
香港商业电台新闻和外事部总监陈淑薇称,公司已为出外采访的同事购备保护装备,例如面罩、眼罩、防毒面具等,以防一旦出现暴力事件,警方或会施放催泪弹驱散人群,连带同事也受影响。另外,也为同事增购保险,并与他们开会讨论遇事时如何应变及保护自己。
摄影记者经验:搵定退路
摄影记者常常为捕捉“关键剎那”而走到最前线,置身绝地、身陷险境。路透社的摄影记者叶英杰指,公司除提供头盔、眼罩及防烟罩外,兼有护膝、护肘,更有人被派往外国接受危难情况(如暴动、骚乱)的应变训练。身兼香港摄影记者协会副会长的叶英杰说,有摄影记者喜欢近距离拍摄,例如站在警方和示威者之间,“这个时间,最重要是‘搵定退路’,始终人身安全重要得多。而且在高处拍摄,还可以有另一角度的故事,及不同凡响的画面。”
文字记者忧虑:易陷人群
其实,做好外在保护之外,良好的心理准备也不可缺。香港记者协会副主席谭志强却担心记者未必应付到,“突发记者见惯危急场面,敏感度较高;而摄影记者“拍完就走”,未必会陷入人群中。我反而担心文字记者,尤其是女记者。”所以,该会率先为传媒工作者举行世贸采访工作坊,既了解世贸前因后果,也对可能发生的事情预先公告。
专家建议:打醒精神
传媒人唯恐“壮志未酬”而积极“备战”,学院派又如何看待呢?香港树仁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系系主任梁天伟说,过往香港的示威、游行、集会都很和平,反而根据世贸会议的“往绩”,都有不寻常事件发生,甚至有人“专业请愿”,对采访的记者来说,绝对要“打醒十二分精神”!
因此,世贸会议除了考验警力外,还是考验传媒人应变能力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