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北大学者建议:以“两弹一星”模式发展汽车业

2005年11月28日 11:00

  在不久前搜狐举行的“风云对话”论坛上,北大经济学院教授薛旭提出,国家应该借鉴“两弹一星”的产业推进模式,将汽车发展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他的“万言书”建言,“十一五规划”期间,政府不应再扮演看门人的角色,而应以保护者的身份紧紧抓住这一占国民收入2%的重要产业。

  “两弹一星”模式完全可行

  记者:您怎么会想到把“两弹一星”的产业推进模式引入汽车业?

  薛旭:从长远来看,如果没有一个强势的汽车产业,那就意味着社会总需求的很大一部分是外流的。但仅依靠企业的力量完成跨国公司的突破,难度很大,所以希望政府能提供强有力的推动。我认真研究过“两弹一星”的产业推进模式,认为完全可以用于中国汽车业。

  记者:有人认为汽车和“两弹一星”不具可比性。

  薛旭:我和理论界的争议在两方面。首先,国家是否有必要对汽车业投入。这一点,韩国模式是成功的先例—以政府支持和干预带动汽车企业,赢得世界市场份额,然后带动国内就业和收入。其次,有人认为二者的技术要求不一样。我认为这不是主要问题,技术的区别不影响投入模式。

  记者:在信心上,您认为汽车业的“两弹一星”能实现吗?

   薛旭:完全能做到。中国人的创造力超乎想象。中国与跨国公司的差距就在几项关键技术上。如果做不到,只能说是我们战略上没有目标,管理上没有手段。

  记者: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您的观点很容易被划入落后的计划经济思想之列。

  薛旭:这是一个经济发展理论问题。纯粹的市场经济不存在,在自由贸易的大趋势之下,各个国家都在拼命地保护自己的弱势产业。欧洲四国完全靠政府拨款造出一个“空中客车”,就是因为没有优势。今年的纺织品贸易战也是典型的自由贸易下的贸易干预。在西方过去30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干预几乎是政府运作的主题。

  记者:是什么促使您写下“万言书”?

  薛旭:我在汽车界做了很多年。我国的宏观政策提得很好,但在操作层面没有战略。所以,我们可以效仿“两弹一星”的产业推进模式,有这种空间和可能性。如果汽车产业用这种模式来发展,我就不信干不好!

  市场换技术不适于汽车业

  记者:在汽车业被合资主导的时候,再倡导国家投入创新,会不会晚了点?

  薛旭:拥有自己的品牌和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是进入全球市场的通行证。所以,必须在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上进行战略投入,而既然是一个战略问题,就无所谓晚或早的问题,而是必须突破的问题。

  记者:您似乎非常不赞同“合资企业也能做自主品牌”的观点,但目前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确实在向中国转移。

  薛旭:发展自主品牌,首先,商标要是双方共有的,这个很快能做到;其次,这个商标能在全世界销售,这个比较难。即使是合作研发,核心技术层面的研发是不会有人转移给你的。很多人认为我们可以“站在巨人肩膀上”,这太天真了,“巨人”会让我们轻松地站在它的肩膀上,然后把他打倒吗?

  记者:中国的汽车业能否像手机和电脑一样,通过市场换技术,在合资中提升技术能力,然后创出自己的品牌?

  薛旭:我国的电脑需求和国际不同步,这个时间差带来了发展的相对空间。但汽车的消费已经与国际同步,不存在这样一个相对滞后的市场空间。因此,如果政府不推动一把的话,完全靠企业的成功,概率不高。

  记者:龙永图说,我们的相对优势是劳动力,中国必须再做20年衬衫。

  薛旭:那20年之后怎么办?没有资源积累,你只能还做衬衫。在汽车行业,劳动力成本只占总成本的5%。换句话说,只靠单一的劳动力成本占领市场是不行的。

  记者:汽车民营企业,如吉利、奇瑞等的风头已经直逼合资巨头,您怎样看待它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薛旭:民企成功地抓住了2001年、2002年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机会,它们的自主创新值得支持和肯定,但能否形成全球优势,还有待时间来证明。不过,如果政府支持的话,发展速度会很快。(北京晨报 刘晓林)

 
编辑:郜威伟】
  相关专题:第三届中国竞争力论坛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