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杂技—肉身炮制“舞台幻术”

2005年11月11日 13:24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世界范围内,舞台艺术的杂糅是一个趋势。而中国杂技在这方面的张力特别大

  边发吉,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国际三大杂技节评委。

  “你可以从一个民族的杂技中看到这个民族的性格”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杂技在国际上总得大奖,可要不是杂技节,这种高水平演出平时在国内难得一见。北京有些剧场每天演杂技,外国人门票80元,中国人20元,还是外国人爆满,中国人从来不去看。中国人为什么不爱看杂技?

  边发吉:杂技有点像服装,是一种高度依赖人体与低浓度表达感情的艺术。这种艺术的市场自然不如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可比起其他古典艺术,市场还是比较大。顶尖的杂技节目,就像高级时装,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拉斯维加斯最昂贵的夜总会表演,就是水上杂技,要看一场需要提前三个月预订。

  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中国杂技对外国游客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他们看的到底是“杂技”还是“中国”?

  边发吉:中国杂技肯定带有鲜明的中国符号。比如朝阳剧场的传统节目狮子滚绣球,唐代就有了。杂技界早就深知中国符号于中国杂技的意义。1920年,吴桥孙凤山带北京班出国时,就曾亲自设计演出服装,吸取了戏装风格,接近于清朝皇家礼服,相当华美。

  中国新闻周刊:除了服装、道具等外在的中国符号,中国杂技中的“中国”还有什么更深的东西吗?

  边发吉:我们说中国人所最擅长的杂技,马上会想到柔术之类强调身体技巧的东西。身体美学在亚洲有着古老的哲学根基,瑜伽、禅宗和太极拳的产生,都是基于对身体训练的倡导。

  再有,同样一个基本的杂技动作,比如抛举上肩,可能外国人表现起来就愣,中国人处理得就细腻、舒服、漂亮。这跟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有关系。俄罗斯也是杂技大国,但它的长处就在马戏、驯兽等,反映了游牧文化的特点。你完全可以从一个民族的杂技中看到这个民族的性格。

  中国新闻周刊:按说古老的杂技应该是很有文化内涵,可为什么现实中人们总觉得杂技没文化?

  边发吉:觉得杂技没文化可能是从两个印象来的:一是觉得杂技是耍把势卖艺,是中下层民众的东西。可是在中国,戏剧、曲艺、杂技,哪一种表演艺术的产生不是在最底层,由耍把势卖艺开始?

  二是人们觉得杂技不能拨动人感情深处那根弦。杂技确实不是为了抒情而生,可不一定只有抒情的才是高级的。

  还有关注度的问题。时代的产物就会有关注,就有文化,可没关注你也不能证明它没文化,谁敢说大工业时代产生的交响乐、封建社会产生的京剧没文化?

  杂技很干净。纯的杂技是去意识形态的。这也是为什么在建国初期杂技能成为文化外交主角的主要原因。

  “它是舞台幻术的极品——手工制品”

  中国新闻周刊:那什么是杂技最擅长表达的呢?

  边发吉:让你心跳、唏嘘,又美不胜收的幻觉。

  中国新闻周刊:这些效果,类型电影不能替代吗?

  边发吉:不一样。杂技总归是一种舞台的、现场的东西。是真正的真人秀。都是造梦,但身临其境的梦幻比胶片上的更真实。

  中国新闻周刊:以中国的传统杂技项目为例,你认为转碟、抖空竹、顶缸达到造梦的境界了吗?

  边发吉:造梦是相对的。如果你坐在一个孩子对面,用一根筷子顶着碟子飞转不停,对这个孩子来讲,那就是造梦。可是作为舞台上的文化产品,最精湛的转碟不通过包装就无法对中国成年人产生造梦效果。所以杂技要发展。

  杂技在汉唐年代与舞蹈、武术、幻术、滑稽表演、器乐演奏、声乐演唱等合称百戏。到了宋元时,曾长期共存于百戏之中的各艺术品种逐渐独立门户。到解放前,武术还都隶属于杂技,被称为其中的挂子活儿。杂技在独立发展了几十年之后,眼下又开始跟其他的姐妹艺术合了,这就是最大的发展。

  巨大变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加拿大太阳马戏团首创主题杂技晚会形式,融合杂技、戏剧、音乐、舞蹈、声光电等多种舞台表现手段于一身,一推出即风靡世界。中国杂技本来就有国际传统,我们在杂技的重要转型方面与国际几乎是同步的。

  广州战士杂技团新排的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是目前这种融合的极致。各个票务网站在最初把《天鹅湖》挂上网售票时,在分类上就出现了分歧。有的把该剧归入“杂技魔术”类,有的归入“音乐舞蹈类”,还有的归入“综合晚会类”。准确地说,它就是一种以杂技为核心的新的舞台艺术。

  事实上,近些年来,在中国所有的传统表演艺术里面,杂技几乎是惟一有很大发展,而且还在不断发展的品种。

  中国新闻周刊:法国文化年在北京闭幕演出时上演多媒体音乐剧 《马歇尔的幻觉》,这出把话剧、歌舞、电影、动画甚至互联网糅在舞台上的大杂烩,在欧洲享有盛誉。高科技的杂糅已给人很新奇迷乱的感觉了,糅不糅杂技又有什么特别的呢?

  边发吉:杂技是以肉身加入舞台幻术的,它是舞台幻术的极品——手工制品,总有人特别喜欢。又像中国老式的家具,和各种极现代的、西方的环境元素搭配,效果都非常好。

  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同样是传统艺术,杂技就有杂糅的幸运,而京剧就不能学杂技跟别的艺术杂糅呢?

  边发吉:京剧已经完全程式化了,在高度程式化之后,你动它一根毫毛都觉得不对。而杂技还没程式化到那种地步。杂技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现在,很多大牌的舞蹈编导都开始往这个筐里钻,如《天鹅湖》的导演赵明,编过《千手观音》的张继刚现在也在编杂技。

  中国新闻周刊:那些高难的杂技技巧,对叙事的发展和感情的表达来说,会不会是一种障碍?

  边发吉:杂技的情感化、情节化、人物化总是以部分地削弱技巧强度及频率为特征的。这是现在杂技发展的趋势。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曹红蓓)

 
编辑:邱观史】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