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长期处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旧西藏的教育形态只有寺院教育、官办教育和私塾教育。可以说,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前,整个西藏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正规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5%,文盲率高达95%。而到2004年底,全自治区有各级各类学校1010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4.7%,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22%。
正规学校从0到1010所,鲜明的对比,反映出西藏教育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巨变。
新西藏的教育事业是伴随着西藏的和平解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1951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军在进藏途中建立昌都小学,开创了西藏现代教育的先河。
西藏和平解放特别是自治区成立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绩。截至目前,我区已形成了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较为完备的现代民族教育体系。
一是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结构日益优化。1010所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生达48.63万余人。现有高校4所,硕士研究生学科9个、在校硕士研究生117人,本科共设置11个学科、本专科在校生14731人。近年来,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为西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结构合理、满足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基本形成。截至2004年底,西藏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从1965年的3410人增加到29941人,是1965年的8.8倍。
三是教育投入大幅度增加,办学条件明显改善。1952年至2004年西藏教育累计投入资金约120.7亿元。2004年西藏教育经费总投入23.4亿元,是1965年的674倍。经过数10年建设,截至2004年底,西藏各级各类学校共有校舍建筑面积429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
四是各项教育法规逐步健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自治区结合当地特点和实际,先后制定颁布了《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等法规,制定实施了自治区义务教育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制度和规范性文件。为帮助农牧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国家拨出专款在西藏农牧区实行了以寄宿制为主的中小学校办学模式,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农牧民子女实行免费“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制度。对高中阶段农牧民子女住校生实行助学金和奖学金制度。继1985年、1994年、2001年之后,2005年再次提高“三包”经费标准,使“三包”经费标准小学每生每学年提高到1000元。
五是在内地创办西藏学校,帮助西藏培养各类专门人才工作不断加强。目前,北京市等21个省(市)为西藏办有33个西藏班(校)。从2002年起,在内地18个省(市)57所省市重点高中散插西藏初中应届毕业生360余名,形成了全国支援西藏发展教育事业的大好局面。
六是教育援藏力度不断加大,有力推动了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到2000年,全国共选派援藏教师6800余名。20世纪80年代,中央相继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和两次教育援藏工作会议,国家有关部委和各省市采取多种措施,先后两次拨专项资金3700万元和6800万元,用于改善西藏中小学建设,帮助西藏发展教育事业。1993年国家第三次教育援藏工作会议决定投资4100万元,1994年召开的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援藏工程中教育工程投资达6900万元,大大改善了西藏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制定了教育援藏工作“长期坚持,努力搞好,实行对口、定点、包干责任制”的方针,由北京、江苏等省市和中央有关部委分别支援西藏有关地市和中等专业学校,对口支援省市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西藏教育事业给予极大帮助和支持。近年来,30所内地高等院校对口支援西藏3所高等院校项目38个,师资援助和培训70人次,援助资金总额达970万元。
七是积极推广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建设卫星教学收视点903个,覆盖西藏98%以上的中小学校;从2003年起,自治区教育厅每年拨出500万元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已为210所乡镇小学建立有线教育电视系统。
此外,以藏语文教学为主的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确保了各级各类学校藏语文的学习、使用和发展。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作者: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