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闻中心|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科 教|时 尚|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商城|供稿|产经资讯|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抗日老战士李鹏仁回忆往事:人民群众是靠山(图)

2005年07月27日 09:08


李鹏仁近影。王礼乾摄

  人物小传:李鹏仁,男,1927年3月生于江苏省淮宝县(现洪泽县),1943年10月参加革命,1944年6月入党。历任区工作队队员、副乡长、区委组织干事、作战参谋、指导员、学员大队政委、训练部政委等职。离休前任空军雷达学校政治部主任。

  一头直竖刚健的短寸白发,一件洁净的白圆领衫,不停地摇着一把起了毛边的蒲葵扇……78岁的“老武汉”李鹏仁,是一位16岁就参加革命的新四军老战士。7月15日,记者在武汉空军雷达学院赵家条干休所,听李鹏仁讲述60多年前参加抗战的故事。

  “只要有利于打鬼子,什么事我们都抢着干”

  “1941年,因家里贫穷,我仅读完4年小学就辍学了。当时看到同村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相继参加新四军奔赴抗日前线,我做梦都盼着洪泽湖西岸的新四军来村把自己带走去打鬼子。”李鹏仁老人说。

  两年后的10月,淮宝县韦集区政府委员李斌率工作队进驻李鹏仁所在的后李村。工作队的主要任务是动员群众搞好生产支援前线。看到工作队任务重、人手少,16岁的李鹏仁主动到工作队帮忙。由于工作认真负责,3个月下来,他没出一处差错。

  提起往事,李鹏仁很自豪:“你以为打鬼子光是八路军、新四军的事?那时,只要是有利于打鬼子,不管什么事,我们都抢着干。”

  一年后,李鹏仁被上级任命为董集乡副乡长。在3个月的副乡长任期内,李鹏仁又和群众一起参加了全乡的反“扫荡”、“蚕食”和“清乡”斗争。

  一次为配合新四军反“扫荡”,上级下达开挖2000多米长、1.2米深、1.7米宽的“S”形交通壕的任务。当时,正值春耕春种,各村各户青壮年劳力都在忙于田间作业。李鹏仁深感任务之重,对能否按期完成心里没底。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接到任务后,全乡7个自然村的乡亲们纷纷报名,每个村都有几十人抢着要求挖沟。这些群众放弃了自家的耕种,没黑没白地奋战在挖沟工地上。没时间下种,就托付乡邻们帮忙;顾不上回家吃午饭,媳妇们就把饭送到工地上。半个月下来,一条壕沟保质保量完成,比规定期限提前5天。

  在组织开展儿童团工作时,儿童们求战参战的热情给李鹏仁留下了很深印象。许多10来岁的孩子,为了能更好地开展抗日工作,认真练习跑步、爬树,经常把鞋子跑穿了底,裤子磨坏了裆。有时乡里、村里开会需要布哨布岗,有重要情报需要送到区里,常常“呼啦啦”一下子冒出一群孩子,围着李鹏仁要任务。在1944年的一次大规模反“扫荡”中,由于儿童团及时传递情报,乡亲们安全转移,鬼子在董集乡所获甚少。

  回忆起这些情景,李鹏仁动情地说:“孩子们就是眼睛,就是耳朵,就是情报,各级地方政府能够顺利开展工作,儿童团功不可没。”

  “老百姓待新四军战士,真是比亲人还亲”

  李鹏仁任区委组织干事时,收集整理了一批拥军模范的事迹。韦集区韦集乡一位老大娘舍身掩藏新四军伤员的事迹,至今令他记忆犹新。

  在鬼子“扫荡”最疯狂的时候,有位新四军伤员在一位大娘家中养伤。由于汉奸告密,几十个鬼子闯进村里挨家挨户搜查新四军伤员。大娘听到风声后,赶紧把伤员领进后院的地窖里藏好。

  时间不长,鬼子和伪军踢开了大娘的屋门。一个伪军一把抓住大娘问:“老婆子,快说新四军伤员藏在哪里?”大娘朝伪军翻了翻眼回答说:“我不知道什么新四军新五军的。”鬼子小队长叫嚷着“死了死了的”,上前就打了大娘几巴掌,大娘咬紧牙关看都不看他一眼。

  恼羞成怒的鬼子把大娘捆起来吊到了树杈上,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她。大娘任鲜血染红了鞭子、渗透了衣服,就是一声不吭。见从大娘口里实在得不到什么东西,气急败坏的敌人把大娘一阵暴打后扬长而去。等乡亲们赶来将大娘从树上放下时,她早已闭上了眼睛。

  “根据地人民很伟大,总能在危险时刻想出办法掩护新四军。”接着,李鹏仁又给记者讲起了这样一件事。

  新四军四师有位伤员被队伍安置在双沟镇一位大嫂家里。一天拂晓鬼子进村“扫荡”,由于大嫂得到消息太晚,加上伤员无法行动,他们没有来得及转移。眼看挨家搜查的敌人就要进院了,大嫂急中生智,赶紧起床抱着自己的衣服跑到伤员住的东房。

  看到女房东大清早闯进房里,那位伤员挣扎着坐起来就要穿衣服。大嫂赶紧把他按下,压低声音道:“躺好别动,鬼子来了!”然后,钻进了伤员被窝。一会儿,鬼子和伪军踹开屋门。几个伪军端着枪指着床头:“什么人?”大嫂从床上坐起来:“我男人!”伪军见状,向鬼子作了报告。鬼子一挥手,转身走了。

  谈到这里,李鹏仁感慨万千:“若把抗日战争比作埋葬敌人的汪洋大海,那么人民群众就是一滴滴海水。尽管人们记不清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精神与日月永存。”

  “就是饿死,也不能动供新四军的公粮”

  李鹏仁对记者说:“抗日游击战争和抗日民主根据地是互为依存的。两年多的地方工作,使我对毛主席‘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论断有切身体会。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抗战胜利不可想象。”

  1945年春,乡里为新四军筹集的5000多公斤稻谷及小麦,因部队行动计划改变没有交出。根据情报分析,鬼子很可能在春季组织“扫荡”,为此乡里决定把这批粮食分散存到乡亲们家中,并指定由李鹏仁负责这项工作。

  春天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各村极度缺粮,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家庭是一半糠菜一半粮,靠吃冬存的红薯、萝卜、土豆度日,有的家庭甚至是靠挖野菜、摘树叶过日子,许多人因严重营养不良面色枯黄、皮肉浮肿。在此情况下,将公粮保存在乡亲们家中,李鹏仁心里多少有些担心,但他转而一想,粮食就是让乡亲们吃了,也比让鬼子抢去了要强。在几名村长的协助下,他选定了60多户群众代存粮食。

  放粮那天,李鹏仁登上高高的粮囤顶本想动员几句,让乡亲们明白保存好这批粮食的意义,但看到乡亲们虚弱的身子及一张张朴实敦厚的面孔,他欲言又止。这些粮食,都是去年底他们一筐一箩一担送来的,如今他们连肚皮都填不饱,自己怎么能张开口不让他们动啊?

  这时,囤下一位中年汉子高声喊道:“李乡长,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放心吧,就是饿死,我也决不会动供新四军的公粮!”乡亲们停下搬粮齐声响应:“对,我们就是饿死也不动这些公粮!”

  “几个月后,新四军路过淮宝一带,5000多公斤粮食一粒不少地被各家各户送交队伍。”讲到这,李鹏仁的眼睛湿润了,“多么可敬的老乡,多么伟大的人民啊!”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王礼乾、谭洁)

 
编辑:李淑国】
 
专题网站: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