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东山六月十三日电题:闽南东山岛渔民从讨小海变赶大海
作者谢汉杰
从六月一日开始,闽南东山岛渔民进入休渔期,全县近千艘渔船整齐地靠港泊岸,进入“船进港,网入库,人上岸”的伏季休渔。而勤劳的东山渔民上岸后开始了发展海洋经济的新创业。
休渔期上岸养鱼
休渔期上岸养鱼,这是东山岛上渔民的共同特点。笔者日前在长期以来单纯以捕捞为主的陈城镇山南、宫前等渔村见到了海上成方连片的鱼虾池、网箱养鱼、鲍鱼场和“海上新村”。这是东山渔民的岸上作业。据说一年一户至少收入二三万元,多者十几万元。红胆石斑鱼、鲍鱼、牙鲆鱼、海胆、虾贝类等二十多种市场抢手的名优、珍稀水产品,已成为他们养殖的主角。
目前,全县已发展陆上室内工厂化养鲍场达三百五十六家,养鲍面积四十四点五万平方米,养殖鲍鱼六亿多粒;全岛共有水产养殖品种重点育苗场十一家,年培育提供养殖户各类鱼、贝、虾等苗种二十多亿尾,如今已在宫前湾建成全国最大的海珍品人工育苗与养成基地。
渔民变企业老板
岛上有的渔民上岸后就不想再下海,当上了企业老板。岛上一年多来就有二十多位船老大,摇身一变当上了企业老板。澳角渔村船老大林亚正、许海浩和宫前渔村的陈阿成、沈大龙等渔民干脆卖掉了渔船,创办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把生意从本乡本土做到国际市场。
今年来,东山县积极组织实施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开发战略,通过与国家海洋所、上海水产研究所等二十多个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攀亲结缘”,与日本、台湾等地有关专家联手攻关,实现了水产品加工由初级利用向精深加工开发转变。积极开发科技含量高、工艺新的即食食品、海洋料理、海产罐头、鱼糜制品、海洋生物保健品等产品。同时,海上货物运输、船舶修造、临港工业、海水制盐等已形成规模。
休渔船变成旅游游船
东山融山、海、岛、礁石多种景观于一身,休渔后渔民们充分利用休息的船只发展旅游,成了海洋经济的新亮点。
东门屿游览区、风动石观赏区、马銮湾度假区、金銮湾水上运动区等组成的旅游带,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目前“渔船改游船,渔民当导游”成为岛上的一个“新动向”。
在陈城镇岐下村海区,喜爱钓鱼的厦门人,正常天气每天来五六十人;逢双休日、黄金周,每天有一二百人乘车来到这里,租用小船出海钓鱼。每条船一天租金是一百元,每天全村出租小船三四十只,高峰时达六七十条船。全村单出租小船一年就可获利二十万多元,还带动了食杂、餐饮业的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