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厦门六月一日电题:厦门水务市场“风生水起”
作者 杨伏山
水,对于一个繁华的海岛特区城市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从政府买单的公用事业“娇儿”身份,走向市场,“浴火重生”,厦门水务市场改革在没有任何政府财政拨款情况下,在中国同行业中少有地实现了保本微利发展。
日前,刚到厦门履新的市委书记何立峰,走马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来到厦门水务集团调研,对其卓有成效的改革表示首肯。
如同所有政府操办的公用事业,厦门水务原本依赖政府财政拨款度日,垄断经营,竞争乏力,效益低下。二○○三年六月,厦门水务改革开始拉开帷幕,全市十四家“原水、给水、污水”水务企业,重组为资产总额达到四十六亿元人民币的“三水合一”的厦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从国有垄断、全资经营的公用事业,变身面向市场寻求投融资的大型国有企业。
而翌年十二月,厦门水务集团再次出手,引入中环保水务投资,将下属五个自来水厂四成五的产权和七个污水处理厂五成五的产权一次性转让,成立厦门水务中环制水有限公司和厦门水务中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引资金额高达四亿六千万元。这一大手笔的水务产权交易,是二○○四年度中国水务市场产权交易额最大的购并项目,打破了水务行业国有资本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九九○年大学毕业到厦门自来水公司工作,二○○三年六月出任该集团总经理的吴灿东日前告诉记者,该集团改制后,毅然承担起政府历年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借贷的八亿八千万元债务,还自筹一亿五千万元资金用于新建给排水基础设施。以污水处理为例,原来每年财政补贴就要花五千六百万元,如今,政府不再出一分钱,均依靠集团通过市场运作加以补贴。
水务改革难点之一在于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单位改制,员工身份的转变如何平稳实现。吴灿东介绍,二○○四年,水务集团共九家事业单位、五百七十六人,全部成功实现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单位的身份转变,集团未将任何一名员工推向社会。
厦门水务集团改制后,不仅成功地整合全市水资源,还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去年十月,水务集团投资四百余万元引进一套先进的生产调度系统,在厦门岛内外的供水主干管上,安装了四十五个测压点,可以实时监测各条主干管内的水压情况。科学的管理,使得最能体现管理水平的自来水产销差率在厦门仅为百分之十一点八四,领先全国。
迈向市场化征程,厦门水务集团眼里并非只有经济效益,也以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为己任。明知与追求经济效益目标相背离,该集团今年仍然投资两亿五千万元,积极解决农村用水难题。厦门市农村村村通自来水,使全市九十九个行政村、四十二万村民受益的目标,可望在今年九月全面实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