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16日电 《东方早报》今日刊载评论指出,2005《财富》全球论坛今天在北京开幕。这是近年来,继1999年《财富》全球论坛在上海举行、2001年《财富》全球论坛在香港举行,该年会第三次在中国城市举行。
无疑,本次“北京论坛”规模空前证明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持续展开的影响力。论坛拟定的主题为“中国与新的亚洲世纪”,计划举行11场大会和15场专题讨论会,所设置的讨论题目均既和中国有关又与世界有关,凡是涉及世界的话题则都赋予了“中国因素”。这是其吸引中外政府与国际组织官员、学术界人士和企业家与会的显著原因,也是国内企业界和社会公众应该“侧耳倾听”论坛所传出信息的理由。
关注“北京论坛”,一个现实的益处是,按照已经透露出的安排,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等多个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将参加论坛并发表演讲———从这些负责人的讲话中,大家或许能够发现一些与“经济政策”走向相关的重要信息。最新的一轮宏观调控举措所产生影响的显示,政府“经济政策”对企业微观经济行为直至公众投资理财存在至关重要的约束作用。无论是企业介入新的产业领域,还是公众投资,与“经济政策”的主张合拍则利益有保障,相反则收益无法预期。固然可以呼吁有关部门改进与优化宏观调控手段,但现阶段调控“指挥棒”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中国政府将以那些产业领域为重点进一步遏制投资过热?人民币形成浮动汇率机制走到了什么步骤?3G牌照将通过什么方式产生及其大致的时间安排?金融企业与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要点何在?文化与传媒领域有没有改革开放的新规划?……论坛参与者对相关信息无疑高度关注,它们同样值得国内公众认真倾听。
关注“北京论坛”,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将汇聚关于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国际咨询意见”。2003年10月30日,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谈及亚洲论坛作用时,曾清晰地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当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关起门来进行决策。有了好的交流与讨论,一个国家的决策会有更坚实的基础。”需要认识到,于经济全球化、产业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大趋势下,国际投资者及其代言人对中国经济制度环境的要求固然包含着利益博弈因素,但不少建议与意见有助于建立共同认可的交易规则,实现各方多赢。于“北京论坛”这样的氛围,善意的建议与意见更会成为主流,可能为国内有关部门听取、重视。
由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关联度与时俱增,眼下,中国经济的新走势正引发全球范围内的观察、分析热潮。近期,美国主流媒体竞相介绍中国经济的成就与发展趋势,呈现出媒体报道的“中国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一轮改革攻坚任务。完成这些任务,“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系必须坚持的路径选择———按照经济学的表述,它们应成为“公共物品”。既有经验显示,“对外开放”与“体制改革”存在相互促进关系。在此意义上,关注《财富》北京论坛,关注中国经济新走势!(李巨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