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片|图片库|图片网
时 尚 |汽 车|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香港大公报:陈赓身负国恨家仇 疆场威震敌胆

2005年05月08日 22:50

  这是一个对侵略者有着刻骨仇恨的家庭。1939年3月8日,时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的陈赓正率部穿越平汉线西进追击日军途中,他的夫人王根英为了不使党内文件和公款落入敌人之手,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陈赓在听到这个噩耗时,在当天的日记中只写了一句话:“今天是我不可忘记的一天,也是我最惨痛的一天。”

  东征义救蒋介石 长征护身周恩来

  开国大将军陈赓之次子陈知建少将对记者谈起父亲在抗战期间所取得的赫赫战功,仍倍感自豪。或许历史总有某种割不断的联系,与六十多年前相比,陈知建现在也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对日本篡改教科书美化历史的做法愤怒不已。他直率的性格丝毫没变:“你们要不是为了抗日而来,我就拒绝接受采访。”

  陈知建说,陈赓在国共两党军队中都大名鼎鼎,不仅在于战功卓著,还因为他在1925年东征时救过蒋介石一命,长征中又在周恩来病重期间护送其过草地。

  1925年2月,陈赓随黄埔军校教导第一团参加第一次东征,任宣传队长。10月,又参加了第二次东征,在第一师第四团任连长,后调任蒋介石护卫连连长。华阳战役中,蒋介石兵败被围,绝望地拔出佩带的短剑,欲“杀身成仁”。陈赓夺下蒋的短剑,冒着枪林弹雨把他背出了险境。

  1934年10月,他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任红军干部团团长,负责中央机关的警卫工作。红军过草地时,周恩来患了严重的肝病,陈赓带领30名战士专门照顾周恩来,用担架把他抬出渺无人烟的草地。躺在担架上的周恩来风趣地对陈赓说:“当年你救过蒋介石的命。如今你又来救我的命了。”

  刘帅两骂陈大将 七亘叠伏出鸟气

  陈知建少将说,抗战的前五年是父亲一生中最为困难的时期,家仇国恨激励他与日军在太行山进行决死的战斗。

  1937年“七七”事变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陈赓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随师长刘伯承开赴太行山开展游击战争。“第一仗,就歼灭日军一个中队百余人,可以说初战告捷。”陈知建少将说,“但随后的第二仗就吃亏了,虽然打掉了日军一个中队,但被日本人一冲,一个团就散开了。为此,刘伯承元帅在抗战中第一次大骂陈赓。”

  “这一骂,就把他惹火了。我父亲是一个性情中人,所以就痛下决心,要以一场胜仗来好好出口鸟气。”

  1937年10月,陈赓亲自率领属下的七七二团,在娘子关以南的七亘村重叠设伏,两次伏击战只隔了一天,同一个地点,同一时间,连续伏击日军两次。仅以伤亡30余人的代价,歼日军400余人。“这是他被责骂之后的第一次报仇之战。当时,刘伯承元帅下了命令后,陈赓决定具体的伏击地点和伏击时间,并在前线亲自指挥的。从此以后刘帅不骂了。”

  还有一次挨骂,是因为一天晚上,他率领队伍住进一个村子里,由于汉奸告密,被日军围困。“后来他披着大衣,来不及穿衣服,侥幸逃脱”,陈知建讲起父亲的这段“狼狈”的趣事,不仅无所顾及,反而大方地一笑。“这件事,让刘伯承元帅又骂了一年,刘帅让他学习当时陈锡联领导的385旅的严谨作风。”

  陈知建说:“我父亲一生佩服的人不多,刘伯承元帅是其中之一,张口就称‘刘参座’,解放以后又称刘帅为‘刘姥姥’,因为刘伯承很慈祥,像个老奶奶。”

  神头岭出敌不意 大刀长矛换枪械

  1938年2月,日军华北方面军以3万余人的兵力,向晋南、晋西发动进攻。八路军第129师为策应第115师和第120师在晋西、晋西北的作战,牵制向黄河河防进攻的日军,并配合晋南国民党军作战,于3月上旬奉命进至晋东南的襄垣地区,侧击由东阳关向潞城、长治前进的日军第108师团的部队及其辎重队,并破坏东阳关至长治的公路。在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和386旅旅长陈赓指挥下,八路军既阻敌出援,又在神头岭设伏,于3月16日晨4时开始战至16时,第129师以伤亡240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第16师团林清部队、108师团屉尾部队共1500余人,缴获长短枪550余支和骡马600余匹等军用物资。日军惊叹此为“支那第一流之游击战术”。

  陈知建说,当时刘伯承指示,要求386旅在神头岭一带伏击日军。于是他就带领一帮人去实地考察地形,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因为神头岭根本就不符合伏击作战的地形要求,它两边是大山,但中间的公路并不是在低谷,而是在中间的小山脊上。

  当时大家在看完地形后,非常失望,因为如果从两边山峰攻下来后,又成了仰攻,地形优势会化为乌有。回来以后大家研究具体的作战地点时,陈赓说:“就在这里打。”原来,公路两边有国民党修筑的旧工事,他说:“咱们就给他来个近距离埋伏,就在路边沟里设伏。”

  这一招既出人意料,又有相当风险。日军那边,也生怕中埋伏,他们的尖兵金睛火眼的注视着两边山头,并没有注意到脚下距离公路仅几米的地方埋伏了一个团的部队。后来一些老参谋回忆起这段经历还心有余悸:“日本鬼子撒尿都撒到战士头上了。”

  陈赓所率部队硬是干掉了日军。他在自传中写道:“敌人进至我伏击圈内,我突跃而起,敌怆惶失措,乃不及展开而战,激战两小时,全部结束战斗,毙敌千余,缴获山积猁猁初,我伏击部队武器不全,手执长矛,出发作战时,纷纷提出口号:‘用此长矛换取敌之三八式步枪’,故冲锋尤显英勇,一营战士竟有刺杀敌兵十一人者。”

  “这个伏击打得很漂亮,出其不意。神头之战作为伏击战的典型战例写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陈知建对父亲当年指挥的那场战役深感自豪。

  靠前指挥屡中毒 三八六旅建奇功

  1938年3月26日,为了破坏日军的交通运输线,打击向晋东南进攻之敌,第129师决定由副师长徐向前指挥部队在邯长公路黎城至涉县间的响堂铺地区设伏,歼灭日军的运输车队。其中,陈赓领导的386旅771和772团,在响堂铺伏击战中表现尤其抢眼,第129师以伤亡300余人的代价,共歼灭日军400余人,缴获各种枪130余枝、迫击炮4门,击毁汽车180余辆以及大批军用物资。战斗场面之精彩,令应邀观战之国民党将领赞叹不已。

  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使侵入晋东南的日军后方交通运输线受到严重威胁,日军华北方面军从四个师团中调集三万余人的兵力,在第一军司令官香月清司统一指挥下,由同蒲、正太、平汉铁路和长治、屯留等地出动,分九路向晋东南地区大举围攻。

  4月15日,侵占武乡县城的日军第108师团第117联队及配属分队共3000余人,被129师跟踪追击,于16日晨在长乐村被截住,经激战被歼2200余人。此役,历时23天,共歼日军4000余人,八路军第772团团长叶成焕光荣殉国。

  这段时间,用陈赓自己的话说,就是“没有一天没有战斗,我那时简直打得起劲了!”有时一个月就要进行几十次战斗,作战频率之高令人惊叹。打起仗来的陈赓心里充满着使命感,有一种激情,一种豪情,这在他的日记里有多处生动的记述。有一次,他率部夜间奔袭河南辉县县城,刚刚下过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他是这样记述的:“19时开始出发,我随先头连前进……四空的乌云,远远的雷电,一步一步向我们逼来,但它们绝不能挫折我们的勇气。夜色如墨,对面不能辨别人物……田野间喧闹的蛙声虫声都听不见了,一切似乎都被雷震所征服。然而那间断的一剎那一剎那的闪电,却对我们帮助不小……借着闪电的照耀,远看战士们急促的身影,像长蛇一般向前迈进……每一次闪电,就是我们跃进的时间,继发的雷声,彷佛我们前进的鼓乐,使我们这次进军更加壮观……”386旅进入太行后,屡屡重创日军,致使日军以其为死对头,专找其寻战,甚至专门打出“专打386旅!”的标语。由于当年八路军火力很差,想战胜强敌,只有靠身先士卒激励起勇猛精神,以及灵活巧妙的战略战术。红四方面军成立时,陈赓已是师长,战斗中却总在第一线。抗战前三年中,由于指挥过于靠前,他好几次在日寇施放毒气时中毒,经救治才复原。

  百团大战显身手 太岳军团丧敌胆

  1940年1月19日,陈赓率第386旅主力及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进入太岳区,与薄一波率领的山西决死队一部会师。1940年5月,太岳军区成立,陈赓任司令员。8月,率部参加了百团大战。

  1943年10月,指挥太岳部队伏击日军“战地观察团”,击毙日军军官180多人,其中少将旅团长1人、大佐联队长6人,其余全是中队长,气得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暴跳如雷地嚎叫:“再牺牲两个联队,也要消灭这股共军!”

  1942年12月,指挥部队和民兵围困沁源县城,经过30个月的斗争,于1945年4月,将日伪军逼出沁源,成为抗战史上著名的“沁源围困战”。

  日军的补充不断被伏击,三年被歼4000多人。陈赓当时提出的口号是“一天杀一个日本鬼子”。

  陈知建说,父亲在抗战期间,歼敌在百人以上的大战斗有二十一次,小的战斗天天有,无法统计。从战斗样式上看,追击战、伏击战、运动战、反围剿、破路、攻打据点的硬仗等都打过。据不完全统计,五年的功夫,陈赓和他所率领的部队歼敌总数达到两万多,而他指挥的部队也由近五千人的一个旅(相当于现在一个师)发展到一万多人的纵队(相当于现在一个军)。

  轻松幽默千面人 子孙三代披戎装

  在陈知建眼里,要想简单描述一下父亲陈赓,是很难的。“他对不同的人是不同的形象,我说叫‘千面人’:对敌人是一个形象,对敌人中的哥们是又一种形象,对叛徒又是一种残酷无比的形象,对他自己队伍的人是一种态度,对犯错误的又是另外一种态度,甚至对队伍中的叛徒又是另外一种形象。”

  轻松幽默是陈赓又一个显著的性格特征。陈知建说,父亲是性情中人,自己人面前很讲义气。他生活很乐观,经常干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比如长征途中,好吃的东西就他最多,有好枪有好马,别的战士都羡慕不已。在过雪山时,他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包白糖,撒在雪里,然后对人说:“这是冠生园的冰激凌。”

  对父亲的崇拜也让陈知建从小就有了从军的心愿,“我小时候就很少和父亲生活在一起。我是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出生的,但随后的解放战争、援越战争以及朝鲜战争,又使他常年在外。我和几个兄妹们跟着妈妈直到五十年代初期,才最终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可惜,他一九六一年就去世了,年仅五十八岁。”

  如今的陈知建少将已退休在家,而他的儿子,也加入了解放军,并继续沿着爷爷陈赓走过的足迹前进。

  (来源:香港大公报,记者:王德军)

 
编辑:李淑国】
 
专题网站: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