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反分裂国家法》3月14日通过后没有多久,台湾内部情绪尚在沸腾,加上“三二六游行”还号称有百万台湾人民走上街头。结果3天后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就率团访问大陆,与彼岸执政的共产党达成了10项共识,并得到中共总书记胡锦涛透过贾庆林的转告,在口头上向连战主席提出邀请。冰冻已久的两岸顿然间好象看到长年积雪开始溶解,僵局不仅有点走向和缓,气氛还有点热络起来。
这样情势逆转的说法,如果光是凭空说词并不具说服力,还真的需要一些民调数字来说明与支持才行。譬如说,就在反分裂法通过后的几天里,在台湾两份报纸的民调就强烈显示,《联合报》与《中国时报》各有66%与62%受访民众,表达反对或不赞同。但是同样的媒体,在江丙坤访问回来后所做的民调,却显示《联合报》有31%支持国民党此次进行的访问,《中时》则有37%肯定此次访问有益于两岸关系,均超越在同一个题目中持反对意见的比例。这样的“民意”在这么短的期间内,呈显对两岸关系有决然不同的情绪反应,说明了台湾人民在面对复杂两岸情势所涵盖的矛盾情绪,以及在感受紧绷的两岸关系之际却又突然滋生一种解脱的松懈,很难解读,但思考后又觉得不难理解。
其实,台湾民众如此,台湾的政治人物或政党又何尝不是。他们也许表达的形式不见得相同,但看到瞬息万变的两岸情境内心的煎熬又何尝有异。
以执政的民进党政府来说,对江丙坤的访问成果严词抨击,认为“国共协商,为政府制造无数压力”,使得台北筹码消失殆尽,无法响应西方国家对两岸可否对话后续发展的探询。其实民进党是太高估国共接触的效果,相对也太低估自己尚在执政地位的优势。因为没有政府的介入与运作,两岸任何形式的接触都不是国际社会眼中的“对话”与“谈判”。
其实导致民进党真正的忧虑,应是台湾民意对国共接触呈显高比例的肯定。当执政已经5年的民进党,在两岸关系问题上一直缴出白卷时,要再承受民意在比较国民党开创新局之后对民进党政府的期盼压力,才真正是触及到它内心的伤痛。
另方面,国民党敢予选择在反分裂法通过后前往大陆探路,凭心而论确是“甘冒风险”。但这又何尝不是它能将危机转为契机,在朝野竞争下不仅攻下一城,尚可赢得两岸关系推展某种程度的主导权。亲民党相较来说就慢了半拍,即使宋主席稍后亲自出征,也不见会抢得更多先机,因为国亲大陆政策相差实在有限,国民党可说可做的,在连战走一趟之后,已可让蓝营支持者心意全足。当结论可见,蓝营领袖竞相以赴的心情当难避免。谢长廷喊话蓝营不要比赛高规格,其实没有了解他们只在争取不要落后而已。(摘自香港明报;作者:邵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