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五月二十三日电 题:新闻背景:佛指舍利灵骨与影骨
此次将赴港供奉的,除佛祖释迦牟尼指骨舍利真身灵骨外,还有三枚影骨。
据发掘者介绍,佛指舍利真身灵骨刚刚出土时,指节颜色微黄,有裂纹和斑点,且因在液体中浸泡千年而骨质松软。这枚指骨舍利在唐人和后代文献中有“佛骨”、“佛指骨”、“真身”、“金骨”等不同称谓,但所指相同。其形貌与唐代文献中所记载吻合。
佛指舍利用五重宝函包装。第一重宝函为铁质,出土时已锈迹斑斑,呈深褐色。第二重宝函紧套在第一重宝函之内,是一个精美的银质鎏金函,函身雕凿有四十五尊造像。第三重宝函是一银包角雕花檀香木函。第四重宝函是一副水晶椁,椁顶嵌有黄、蓝宝石各一颗,椁盖雕有观音菩萨坐像。第五重宝函是置放在雕花棺床上的玉棺,棺盖雕刻普贤菩萨像,棺内供奉释迦牟尼佛真身灵骨。
与佛指舍利真身灵骨一起出土的,还有三枚影骨。据地宫出土的相关文献记载,所发掘的第一、二、四枚佛指舍利质似白玉,为“影骨”,唯独第三枚微黄似骨质,表面稍有裂痕和斑点,并分泌出些许似骨质的粉粒状物质,为“灵骨”。
影骨即灵骨之影应、应现,以证示灵骨之不灭。佛教界认为,影骨与灵骨是不一不异的关系,赵朴初先生赞颂说:“影骨非一亦非异,了如一月映三江。”
制造佛指舍利影骨的目的之一,是避免佛指舍利遭到损毁。据记载,中国历史上曾先后有四位皇帝发动过毁佛灭佛的事件,分别为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帝、后周世宗,史称“三武一宗”。传到中国的佛祖真身舍利大部分在这些时期被毁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