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纽约五月十九日电(记者赵海燕)正率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在美国访问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常务副总指挥胡世祥,十九日在纽约向侨胞兜出“家底”,细述“神舟”五号如何能带着杨利伟飞向太空。
三起三落
胡世祥首先回顾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曾经三起三落的历史。
早在一九六五年左右中国酝酿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时,就在想发射一艘飞船,连名字都起好了叫“曙光一号”,而且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已经选定了一个飞船发射场,但当时衡量了一下综合国力和技术储备,觉得还不行,所以在一九六八年左右工程下马。
第二次启动是在一九八五年考虑“七五规划”的时候,讨论是上航空母舰、航天飞机还是载人飞船?讨论结果认为当时还是一个卫星应用和应用卫星的时代,而且中国的国力和技术储备仍然感觉不足,几位老专家则给中央写信要求成立“八六三工程”,开始关键技术的攻关。
到九十年代初,又开始酝酿载人航天工程,当时中国改革开放已逐渐走向深入,航天界也开始要走向世界,尘封了十几年的军事基地开始撩起面纱,中国用自己制造的火箭给外国人发射卫星。大家觉得中国的技术储备已成熟,国力有所增加。当时中央领导开会,指出载人航天将来一定会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干这件事情,时任总理说:不行我们就动用国库,看看还有多少黄金储备。就这样下定了决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一日正式立项。
拍板定案
胡世祥透露,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决定的拍板经过了反复的争论。前苏联曾经发射过七艘无人飞船,才开始载人;美国发射了八艘,才载人上天;中国只发射了四艘无人飞船,能否在未用猩猩、猴子之类的动物作实验之前就直接上人?上几个人?
“神舟”五号可装载三人,当时有人建议至少上两个人,原因是要比世界上任何国家第一次载人航天都上的人多,“出彩头”。经过反复争论,胡世祥说,最后决定上一个人,“实事求是地讲,这毕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有些东西可能会想不到。”时任总理朱(金旁加容)基也认为上一个人是科学的决定。
多事之秋
二00三年对航天界而言是一个多事之秋。就在中国准备下决心进行载人航天飞行时,先是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随后又有巴西发射场的爆炸事故。胡世祥说,哥伦比亚号出事的第二天就给航天员开会,让他们谈感想,结果他们说:“我们既然投身这个事业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胡世祥表示,当时几乎把世界上所有宇航事故都一一进行了分析,举一反三,看看自己有没有薄弱环节,并且加大了计算机仿真和地面实验的力度。“包括航天服,都要通过真人试穿实验才敢让杨利伟穿上太空。”
胡世祥强调,质量是载人航天工程的核心、重中之重,人命关天,一定要让宇航员安全返回。他记得当初发射“神舟”四号时,发现刚刚拉到发射场四天的飞船有一个插头的一个点接触不良。飞船总共有七十多个这样的插头,一千五百多个点,要查清问题就要把飞船“开肠破肚”全部拆散,“有很大风险,说不定碰到哪,治不了聋又给治哑了,但不查不行!”胡世祥带着总设计师和飞船系统设计师到工厂调查设计生产源头,发现是设计问题,因此七十七个插头都有可能出问题,必须拆换插头。
“中央听了报告后很实事求是,江泽民主席说:既然有问题就要彻底查清。我们说为此要推迟三个月发射。他说推迟一年也没关系,不要求你们必须在哪一天发射出去,但发射出去就要成功。”“神舟”四号的发射整整推迟了三个月。“但这一下就奠定了科学求实、质量第一的观念。”
全力以赴
参加“神舟”五号载人飞行试验的七大系统差不多有十几万人,涉及研究、运载、测控、发射、着陆、救生等各方面。此外,还在世界上选择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七个海外救生区,中国驻这七国的大使也事先接受了培训,一人发了一把钥匙,准备在飞船真的降落到救生区时能打开舱门。
万事俱备,指挥部决策:十月十五日上午九点准时发射“神舟”五号,杨利伟怀着中国人的千年梦想启程了。绕行地球十四圈,十月十六日安全返回陆地。
一人一元钱
不少人问过胡世祥,载人航天花了多少钱,值得吗?管钱的胡世祥说,这要问十三亿中国人民。台下的侨胞立刻异口同声地回答:“值得!”
胡世祥算了一笔账,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至今已进行了十一年多,总共花费一百九十三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年花十七、八个亿,相当于十三亿中国人一人一块多钱,而且其中八十到九十个亿已形成固定资产。
胡世祥说,十多年来证明,中国的领导人是有远见卓识的,中国政府能够集中财力办大事。
胡世祥表示,深知中国只是在航天领域迈出了很小的一步,但能用自己制造的火箭和飞船把中国人送入太空,这也是值得中华民族骄傲的一大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