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二日电 题:长三角和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浮出水面
中新社记者王永志
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经济飙升和竞争力的快速提高密不可分。在即将来临的“十一五”规划中,中国政府已决定把区域规划的编制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
国家发改委本月十日至十二日在京分别召开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工作座谈会,表明国家已先期启动这两个区域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工作,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已然浮出水面。
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冀都市圈是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总量规模大、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
据悉,先期启动区域规划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上海,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和泰州八个地级市,以及浙江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和舟山六个地级市等十五个城市。资料显示,该地区以占全国百分之一的土地、百分之五点九的人口,创造了约占全国百分之十七的GDP、百分之三十二的进出口贸易额和百分之四十八的利用外资额度。
京津冀都市圈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石家庄、沧州、张家口和承德等八个地级市。据二零零三年统计,该都市圈人口占全国的百分之四点九二,GDP占全国的百分之八,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百分之九。
一个是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一个是集聚两大直辖市和众多中心城市的心脏地带,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缓慢、结构趋同现象较严重、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城镇体系不合理和生态环境压力大等诸多问题。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整体定位,确定区域的发展整体目标和重点,协调和解决共同关注、单一省市又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从宏观、长远和空间的视角,协调人口增长、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解决行政区划成为重要制约因素、比较发达地区如何带动次发达地区,以及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避免相互“撞车”三大难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来自长三角和京津冀都市圈的高官也为区域规划提出建言,如上海市就提出构建互为保障的资源安全体系,加强区域交通网络建设,共享信息资源,实施一批符合国家利益、区域共同关注的重大项目,以及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等;而北京市则倡言强化京津两市的功能联系并实施合理分工,利用北京的首都优势、天津的加工制造业和港口优势,将京津两市建设成为京津冀都市圈紧密联系、互补结合的双核心等。
专家指出,中国先期启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同时继续对珠三角或泛珠三角、中西部、老东北工业基地、海峡西岸经济带等区域进行合理的规划,将有助于统筹协调和解决跨省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辐射长江流域,带动东西部地区发展,乃至促进整个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及推进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开创区域内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和协调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