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产经资讯 |专 稿 |出 版 |广告服务|演出信息| 心路网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第二届中国竞争力暨企业高峰论坛26日下午文字实录

2004年09月29日 15:07

  主题:中国企业发展机遇与政策走向

  时间:2004年9月26日下午

  地点:中央国家机关党校活动中心

  主持人:中国产经新闻总编辑 陆晓平主持人:今天下午的分论坛主要演讲是七位嘉宾,第一位是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部的院长柴海涛,兼任信息产业商会会长,中国国际贸易协会的理事,中国国际合作的理事,主要是研究国际经济法研究,请柴院长演讲,大家欢迎。

  柴海涛:大家好!

  大会组委会给我出的题目是国家外贸竞争力的问题。

  今天下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关于我们国家外经贸、出口和企业竞争力的一些想法。我主要谈三个看法:

  第一点、国家进出口贸易高速增长,证明了中国的企业在国际上是有强大的竞争力的。

  截止到现在,除了今年一月份以外,中国的进出口已经连续24个月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有20个月增长速度是在30%以上,今年前八个月的进出口总额达到7321亿美元,增长了38.2%,其中出口3606亿,增长35.%,进口3615亿,增长了40.8%尤其是七月份,当月的进出口冲高到将近一千亿,差二百万美元就到了一千亿大关。刷新了阅读历史记录。仅仅是在2002年初,国家在讨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20年的长期规划纲要的时候,提出了一个目标,2010年中国外贸总量要达到一万元。现在看来,到今年11月底预计一万亿就达到了,提前六年实现了。据世贸组织统计,中国进出口排名去年上升到第四位,列在美国欧盟之后,进口是全世界第三位,超过了日本。这样高速增长的局面,说明我们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确实在速度提高。

  我们国家有两个报告是比较关注的,对今年竞争力的排名很有趣,有两种不同的排名办法。今年五月份瑞士的国际管理发展学员公布的2003年我们国家的企业竞争力上升了五位,在60个国家中排名24位。但是去年底在世界经济论坛上公布的2003—20004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的竞争力指数分别列为成长是4位,商业是46位,比前年略有下降,一个上升一个下降主要是评估标准不一致。后者是从政府管理角度看这个问题。下降主要是考虑中国整体出现了外贸赤字,还有知识产权户出了一些问题。

  第二点、介绍一下中国的外贸竞争优势的主要特点。

  按照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指数的定义,竞争力是指一套能够使经济在现阶段以及中期内持续繁荣的政策或者是其他因素,按这样的标准衡量,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的竞争力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突出方面:

  1、有政策竞争力的优势。

  主要体现在哪里?体现在中国的市场和行业的准入方面。具体的就是指放宽限制、促进贸易自由化。过去外贸中国政府是专营的,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增加,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各种类型的企业金融了外经贸领域。好像是各种能量在那里等着,政策放开,一下子冲进去了,形成了独特的政策效应,这是中期的效果,我们预计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三五年以后,在这个方面竞争力的优势,其力度会逐渐衰减。但是在近三五年内会有明显的作用。举一个例子:对外贸经营主题市场的彻底放开,今年上半年民营企业的出口激增到14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3.7%,超过全国的外贸增长速度一倍。去年也是一样,增长速度是成倍翻的,很短时间跃升了很多。预计私营企业在进出口额中的比重还会进一步加强。

  2、体现在中国加工制造业的产业优势。

  这个优势的形成我认为跟中国引进外资政策有关。由于连续20年来,我国国家坚持不断的扩大开放,坚持不断的引进外资,使中国国内的本土资源,和外资充分嫁接,使我国的加工制造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成为近年来的主要竞争力。这两年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是世界工厂,中国是世界加工厂等等无一不反应这个特点,这个特点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我们国家有强大的生产能力,有良好的生产设施。凡是世界上有的工业门类,中国都有。这点在发展中国家确实是走在了前列。

  现在中国的制造业在世界上排在第四位,很多产品的产量世界第一,有一百多种,像纺织、服装、化肥等等。比如说纺织品,中国有完整的产业链。外国有一个订单,一万件,我们一周内就可以完成。就因为我们纺织业的相关行业中,从面料钮扣等等到加工能力全部能够解决。目前我们国家纺织品出口量占全球市场的10%,按照中国加入WTO的协议,要取消全球纺织品配额。有专家预计,中国的纺织品全球占有量要占到60%。

  外资大规模的进入中国制造业,使中国工业技术能力成长速度。

  除了资金之外,大家知道,技术、管理、品牌、国际销售渠道,这些我们国本土资源稀缺的要素,随着外资进来了,与我们国内良好的基础设施、完备的产业部门和劳动力的优势得以充分的结合,优势发挥出来了。具体表现在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优化了产品的结构,有利推动了产品结构的升级,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外贸的增长是靠纺织品和服装推动的,90年代末推动力是机电产品。进入新世纪我们国家信息技术产品,像IT、ICT这些通讯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非常惊人。在三个十年中,形成了三波不同的增长高潮,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主打商品。目前我们全球信息一百强中已经有90%到中国投资了,使中国近年来第三大信息技术产品的制造基地,从而迅速扩大了我们机电和高新技术的产品出口。今年上半年高新技术的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量的46%和60.9%,这是按增量,高于出口总额10%—20%。机电产品出口已经超过了50%达到了52%。中国在加工制造业的优势,这几年由于形成了三个梯次,在世界上形成了非常强大的竞争态势。

  3、体现在产品的低成本优势,这也是中国特有的。

  最大的特点是劳动力的竞争优势。中国劳动力质优价廉,其他国家目前还不具备跟我们竞争的实力。像我们的技术工人人工成本非常低,虽然是从劳动效率上来看,还不能很高,在某些领域使用的人数数量还比较多。但是总体平均起来,仍然具备竞争力。这主要是由我们国家劳动力的供应总量规模巨大决定的。现在我们国家全国有7.5%劳动力,城镇地区2.5亿。劳动力价格低廉,甚至比很多发展中国家还要低。比如说墨西哥。墨西哥的纺织品工人人均每小时的工资是1.2—1.9美元,中国只有30美分。这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同样在劳动力在质量方面也有相对优势,表现在每个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并不低,我们国家有每年大专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到2000年高中毕业生860万人。中国机电和信息产品的主要出口地区,像珠三角和长三角,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和劳动水平比较高,所以跨国公司大规模的转移到中国来,劳动力质优价廉。珠三角出现了民工荒,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说明中国GDP突破1千美元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如果某些地区一味的靠压工资形成竞争,这样的路子已经行不太通了,这会导致竞争力的下降。

  比如中国的土地和自然资源,比如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资金使用成本总体都比较偏低。中国的国有银行资产负债率非常高,很多企业的风险由银行背着,造成了企业本身资金使用率是比较低的。这样的态势分解到产品成本上有了价格低廉的特点。中国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只是发达国家的30%—70%。

  第一个是我们国家出口的顺差主要是对美国和欧盟,逆差在韩国、日本、台湾地区和欧盟。这样的态势使得我们跟西方发达国家的摩擦居高不下。因为外部不平衡。今年上半年有反倾销达到了26起。6月份美国对我们木纸的家具实行反行销,7月份美国到WTO上诉,说中国的半导体增值税的退税问题,最后撤诉了,最后中国作了让步。纺织品也是一样,虽然明年1月1号取消配额,但是很多国家都在修改反倾销的标准,削减对中国的纺织品待遇等等。

  第二个是粗放型的增长是阻碍我们出口的严重桎梏,单纯依靠低价竞争。

  中国的GDP占全国的4%,但是石油消耗了7%,世界第二,水泥消耗了40%,煤炭消耗31%。再比如彩电我们是出口大户,但是我告诉大家,中国出口彩电,平均单价小于100美元。广东的彩电出口每台只有87美元。贴牌产品,不是自有品牌,达到了89%,彩电104项关键技术,我们国家只掌握了60%手机的技术,只掌握了60%,DVD的技术甚至只掌握了16%。保持国际竞争力的方面当然是提升出口质量,继续做的就是把跨国公司高技术高增值的研发机构转移到中国,并且继续给予技术优惠和支持。我们国内企业要帮助国内企业提高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不断优化出口结构。对企业来说要积极掌握核心技术,努力拓展全国的核心渠道。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软实力。这对提高竞争力还有很大的空间。

  剑桥大学提出企业竞争力中有六个要素,是供应链的能力,这个能力中国企业比较弱。中国企业中生产制造的成本确实很低。但是在流通领域和交易成本却很高,存在明显的竞争劣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一个报告,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物流成本占全国GDP的20%,高于发达国家的一倍。即使要继续凸现价格竞争力,也还是有相当大的空间。

  最后一个就是对竞争力产生的挑战是现在越来越的出口产品对国际标准不适应。现在有大量的比如说新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很多产品在这些标准面前止步,最后无法出口。对这个问题,企业往往认为这是西方贸易保护主义,西方要控制我们所以提出一些标准打压,确实有贸易保护的标准在背后,但是更多是对全球统一的标准。所以我们国家的企业对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的看,如果我们不适应或者是不能适应就要退出国际市场,适应才能提高竞争力。比如说ISO14000,环保方面中国采取了O2O3的环保标准,强制执行以后中国的汽车质量确实上升了。类似这样的问题,国内的企业也要很好的应对。从去年开始,倍受争议的就是企业的劳工标准,也叫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主要对加班、社保最低工资等进行了限制,这些越来越多的被大型跨国公司采纳。比如说沃尔玛,他在中国采购产品的时候,比如说玩具和鞋类,也有很多标准。我们要关注标准,使中国的经济始终立于世界之林。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柴院长的精彩演讲,提出了当前影响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问题,很有借鉴意义。

  第二位演讲嘉宾是西安翻译学院的院长丁祖诒。丁祖诒是陕西省的常委,西安翻译学院被成为“中国的哈佛”,丁祖诒教授是美国加州的荣誉市民。获得过加拿大独立评估教育委员会中国大陆最佳的称号。丁祖诒教授的演讲题目是:民办高校,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领域,大家欢迎。

  丁祖诒:在企业家的面前谈教育,好像是有点不同行,过去做过很多讲座是同行对同行,两眼泪汪汪,今天隔了一个行,全当作猎奇吧。但是也不能说因为不同行,就不能谈!民办高等教育和广大的企业家是息息相关的。首先民办高等教育需要吸纳企业的资金,第二需要各大企业消化我们的毕业生,所以生产是息息相关。我觉得来这里自我推销一下还是很有价值的。再加上台下坐了很多新闻界的记者,民办高等教育和新闻界也是休戚相关的。我认为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也是颇有竞争力的一个领域。

  先谈大形势,中国有1300多所民办教育机构,简称民办大学,在校生有200多万,人民把公办大学的自学考试辅导班都算进来那就是300多万,如果把最近新出台的民办独立本科公办学校办的那就是400万。400万民办的和准民办的大学在校生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当然民办高等教育400万还是很了不起的。没有民办大学的400、300、200,中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就缺少2%。高等教育拼命的扩招了,扩招了6年就是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赶上世界水平。如果不把我们这两个百分点算进去恐怕还得等两年。

  谈到中国高等教育的硅谷应该是在陕西,以前是在北京,民办大学在这里诞生。但是在六七年以前,四五年以前,中国高等学校的硅谷转向了陕西。2002年全国评选出了十大万名著名民办高效,陕西占了5所,今年五六月份召开的,综合实力20强,全国18所万民办规模的大学,陕西占了六所,仍然是三分天下。优势始终很显著,何况这是万人的18所,实际上陕西的6所绝大多数都在3万人以上。当别人赶到万人的时候,陕西的万人大学达到了2万、3万甚至是4万的规模。所以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由北京起步,现在硅谷转向陕西。现在还有一个第三名是山西。江浙一带。中国的民办高度注意短短几年在全国风起云涌,说明它是有竞争力的。没有竞争力就不会风起云涌,至少它是有吸引力的,至少它是有社会的需求!中国最近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强调了公办、民办协同发展的问题。咱们一个是企业一个是教育,但是都姓民,这点是雷同的。所以在国家大政方针下公办、民办共同发展,《民办教育法》的诞生,全国各种高等教育的风起云涌,说明这个领域很有竞争力。

  第二个问题谈谈西安翻译学院。

  这是院长,创业18年,和邓小平同志南巡、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中国就没有民办教育。过去是一刀切,计划经济,公办大学都可怜了,发展的历史也就是20年左右,翻译学院的历史18年。翻译学院是零起步,18年来国家没有给我们投一分钱,我们办学这个群体也没有掏过一分钱的腰包,叫空手夺刀。弹指一挥间,我们为国家输送本科和专科本业生,为三资企业输送本科和专科毕业生。他们毕业基本都在三资企业。他们一个个外语都很棒,再加上他是学国际贸易的,哪个老板做生意不需要既懂得国家贸易又需要外语呢?!培养双专业符合实用型的外语人才,这样的教育模式,弹指一挥间,我们为国家积累了7.5亿的固定资产。校园面积达到2200亩,自有校园,买断的,也是大鱼吃小鱼。

  民办高效的教育产权是国家的,各位的产权是自己的,除了公办的。民营企业是按章纳税,很辛苦,但是最后腰包是鼓的。但是民办教育一样,如果明天不办了,垮台了,这7.5亿教育部就拿走了,美其名曰支持民办教育。我们抗议,抗议到现在民办教育法出台说,民办高等教育可以享受公办教育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这才抗过来了!民办高等教育的产权并不是自己的。所以我们敢大言不惭的说,我们是为国家积累了7.5亿的固定资产!这是翻译学院的概况。18年弄这么大一个摊子,四万多人的大学在国内还是比较罕见的。

  为什么民办高等教育是中国富有竞争力的领域?

  讲几点:

  1、刚才谈过了,他为我们国家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增添了两个百分点。

  现在已经是17%了,六年的扩招是17%,那么在今年以前呢?那还是13个百分点,15个百分点增长两个百分点,没什么了不起,但是我们由13个变成15,就是零和一的问题,就是完成和没完成的问题,功不可没!

  2、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20年来为国家节约省军培养成本,以及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六千亿到八千亿。

  这个帐怎么算的?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年培养成本是一年一万,只要招一个大学生国家就得掏一万块钱,四年就得掏四万!如果民办大学没有,这些学生都在公办大学里面,翻译学院的4万人都变成本科毕业,一个人国家得掏四万块钱,他才能成为本科生。四万个人呢?一个人四万,一万个人呢?!就四个亿!!四万个人呢?那16个亿。一个人国家要赔四万,四万个人就要赔16亿。我们已经培养了18万人了,再过三四年18万人就全部出去了。一个小小的翻译学院,我们把高中毕业生变成本科毕业生,我们为国家节约了省军培养成本32亿,至少是30亿!学生每年还要给我们交一万块钱。七八千的学费,一千多块钱的杂费,这又是32个亿。翻译学院没要国家一分钱培养了八万人成为本科,为国家省军培养的成本两个30亿,那就是60亿,创造了间接经济效益和直接60个亿!我们混了18年,我们弄了18年,我们弄了60亿,当然包括直接和间接的,难道我们这个领域不富于竞争力吗?依此类推,10年,为中国创造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就是六千亿到八千亿,前提是国家没投资!所以我们说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在国家没投资的情况下还为国家积累了固定资产,以及间接经济效益六千到八千个亿,这点它就是极富有竞争力的。

  3、我认为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目前已经成为国际关注的领域。

  过去国际的企业趾高气扬,国际的名牌大学什么时候把我们中国的高等教育看在眼睛里过?!可是他们也放下了架子,动不动在中国来一个巡回展,吸纳中国的留学生。到北大、清华吸纳不了,你到北大、清华一煽动就到你那里了?可是民办大学一煽动一个准呀!他们吸纳了大批的留学生,所以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很感兴趣。刚才主席先生介绍本人获得美国、英国、加拿大那么多国际荣誉,恐怕跟这也有关系,多多少少也有关系。当然更主要是因为咱们了不起!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没几年,中国民办大学就能混一个四万人的规模,眼睛就瞪的大大的。而且陕西翻译学院敢提一个创中国哈佛,议论纷纷。可是国外人不那么认为,他认为很有意思。他们一看,认为有点意思,将来有点希望。我们现在没有说现在是东方哈佛,中国的13亿理应有一个中国的哈佛大学中国走向世界,尽管那是遥远的事情。

  4、中国的企业届现在也看好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市场,纷纷跻身进来。最近出现的公办大学独立本科,叫公办大学办的民办大学的本科,不都是吸纳企业资金吗?都是吸纳的企业资金。企业届逐渐介入到民办高等教育这个公立事业中来。我以前没有说是竞争力,我在北大的时候说,民办高等教育在中国是一个爆炸性的领域,不管它不是高薪的,但是它是爆炸的,我们欢迎广大的毕业生投身民办高校。所以刚才我讲,中国的民办高校市场,不仅吸引了老外还吸引了企业,而且还吸引了中国的公办大学。公办大学现在摇身一变也变成民办大学,一夜之间诞生了300所民办本科。我们翻译学院可怜,混这么多年还是专科,人家一夜之间就是300所本科,光本业证就能卖很多钱?中国民办企业和民办教育都是一把辛酸泪,政策呀,政策稍微倾斜一下你就可以灭亡,你就可能活的很旺。中国企业和中国民办教育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没完没了的摊派,而且都是合法的摊派,人家都有红头文件!我写过一篇论文说,我作为政协常委经常说,人家能不能不摊派,他们把我抹回来了,罚款拿走了几十万之后,他一年之后还会再找你的事来,他生怕哪一年你不冒黑烟了,心态呀,他真是为了人民吗?他摊派是何必的摊派!!

  竞争力受政策的影响。国外把嘴驽一下、来一个制裁,政策就变了,我们也有我们的政策,所以民办教育还有很多人不理解,对我们虎视眈眈,你们眈眈还好,最起码产权是你们的,我们眈眈是很冤枉的,所以我说中国的民办教育有强大的竞争力,要不然不会有这么多人关注,要不然陕西翻译学院由零起步变成60亿。我们一年招一个大学,多么的红火,我们年收入3个亿,不要小看我们这个企业,我们也了不起,我们年收入3个亿,少说赚一个亿。问题是我们赚钱是干什么的?我们是装暖气、买图书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以我们民办大学在企业家面前推销一下自己,民办高校领域既有辉煌的一面。

  我们每年毕业生一毕业就被抢购一空,我们也希望各位包括新闻届也鼓吹鼓吹,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孩子插上两只腾飞的翅膀。

  我今天讲的题目,再说一句就是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领域是具有竞争力的一个领域,也是一个爆炸性的领域,欢迎到我们那儿参观、指导!谢谢!

  主持人:感谢丁教授的精彩演讲,刚才丁教授说了,陕西翻译学院创造了60个亿,而且产权归了国家。我听了也为丁教授鸣冤,利国利民不利己,我呼吁企业家投身到这里面来。中国的教育政策是越来越开放,政策也是在变,刚才丁教授满怀希望的为我们展望了这个前景。第三位是美国环保协会的首席经济学家,杜丹德博士。他首次来京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30号温家宝还要接见杜丹德博士。杜博士还是世界上的排污交易权的创始人,是美国老布什总统的环保顾问,还是很多国家政府机构、企业和国际知名组织的顾问和资深研究员。因为杜博士用英文演讲,请翻译杨云小姐同台帮助翻译一下。有请杜博士。

  杜丹德:

  各位来宾、朋友们、先生们、女士们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运用环境解决中小企业的问题。我希望这个题目能够反应我大家的关心点。到底中小企业是不是没有环保的问题?不是!如果我们大家都很明智的话,答案是不是。

  先对美国环保组织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美国环保协会是一个非政府组织,建立在美国。远在美国环保署成立之前就已经成立了。我们是一个会员制的组织,有大约40万的志愿者、个人,还有一些公司自愿给予资助。环保协会成立初期,我们开始了一些具体的工作。那个时候我们想,商界到底在环保上会起什么作用?曾有一段时间,政府起的作用就是制定法律法规,实际过程商界自己执行,其中在环保方面的开支有90%开支是由环保组织自己支付的,我们建立起一个由科学家、律师和经济学家组成的团队,他们不仅可以帮助解决、确定环保方面的具体问题,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开发一些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案。我们看中的是共赢的战略,这种战略不仅是经济的,而且是环保的,同时能够取得效果。我们同时也以市场的手段来执行我们的环保工作。1997年环保协会开始和中国有一些具体的合作。我在1995年听说中国出台了总量控制政策,这个让我想起来美国政府自己在环保方面的一些政策。那个时候我希望出台的这个政策适用于中国,更适合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在6月份国家环保总局完成了一个非常全面的、框架很大的项目,名字叫4+3+1,目的是控制污染排放交易。这个项目涉及了不少省份和公司,包括江苏、山东、山西和河南,三个城市包括上海、天津、柳州,还有一个公司,华南。这些省份和城市加起来已经占到了中国人口的1/4,也占到了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3。

  下面谈谈我们和商界合作的一些体会。

  我们确定,商界可以在未来环保事业发展中起到很大。我们环保协会一直都非常鼓励各个领域中的商界都参与到我们的事业中。

  我给你讲一个例子。我们集中精力介绍臭氧和氟利昂的排放,那个时候,麦当劳是一些环保的激进分子追逐的目的,这些激进分子认为麦当劳在食品中使用了一些化学物品。我们竭尽全力和麦当劳公司一起发展了可循环和减少废物的项目,这个项目在后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麦当劳公司一直以来使用的包括包装在内的一些做法。90年代初我们又和通用汽车公司合作,合作一些提高空气质量的项目。我们灰顶了一些高排放源的汽车类型,我们制定了以市场为基础的战略,这个战略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使用比较高污染的机动车。在这个战略全面制定完成之后,美国的环保署允许很多州都采用这个项目的结果提高他们的控制质量,达到这个目标。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公司与环保组织结合起来,共同倡导一种可以起到很好作用的实例。1995年,我又搞了一次合作伙伴关系项目,和英国石油公司,这个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在1997年的时候,我和英国石油公司的合作的部分成果,拿到了在日本京都举行的关于全球气侯变化的会议上。在京都,实际上最终签订了一个京都议定书,在这个议定书里面,最著名的,最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提出了清洁发展机制。

  6月份中国已经采用了新的法律法规,这个法律法规建立起来之后,能够更加有效的让我们手里有一些书面程序让我们使用。在这点来说,英国石油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一点。不仅实现了公司自己的目标,而且在控制污染排放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想提的一点就是,以前我从来都没有看过我合作过搞项目公司的采购报告和年度报告,到底大的公司、中小企业可以为环保做些什么呢?从我个人的经验和体会来说,我觉得环境问题不光给我们造成了一些制约,其实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机会,这些机会可以让我们搞一些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我只想提几个建议,其中一定要注意的就是,要确定哪里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还有就是你自己市场的定位问题。到底是低成本的生产商还是一个大的生产商供应链上的供应关节,我想大家都对自己的市场定位和自己的经营都非常了解了。我只想提几个相关的建议。

  市场这些年来一直都是在被全球化驱动着,现在我们可以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也许能找到比较适合我们的位置。也许你正在努力,把别人或者是你的竞争对手挤出市场,或者环境怎么能被你使用,帮助你占领市场。成功的要点或者说成功的要素就在于你和你的竞争者要区别开来,要有差异性。其实环境可以被看成是工具,如果一个公司正在找一个合作伙伴或者是一个供应商,他对手财政方案又是一样的,适合者将其他一些衡量的标准,用其他的要素决定他最终的决定。如果你没有很大公司那样的资本,其实你手里也有几个可以用起来的措施。你们公司有没有一个环保方面的报告书或者说你们公司有没有一个对环境远见,对环境的义务有没有一个更深的理解。你们公司有没有一个专职人员负责环境方面的事物,把你们污染的排放情况打报告、定时出报告给政府和其他的公众?在你们公司的网站上是不是包括进去了环境方面的问题,有没有国际标准的认证,顾客购买你们公司产品的时候,可以不可以在产品上找到环保的标志,在政府各种法律法规下,你们在做什么样的努力达到这些呢?你们公司有没有一个环保顾问之类的组织,你怎样考虑跟非政府的环保组织建立合作关系。

  如果你已经回答了是针对上面这些问题,我想你已经在你的组织制定相关正确市场战略和其他一些战略的道路上,你是走对了方向。怎样你才能让你的这些行动都能够不是花言巧语,而是最终能够实现呢?中心问题现在中小企业面对的就是竞争力的问题。或许你并不是一个大公司,其实你可能想不到这些问题,但是你必须警觉,一定把握它的正确性,环保是一个越来越让人关注的问题,他能让你想起做很多事。我想,其实在你的公司内部,比如说可以对你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有关评估、评价、奖赏,如果他们在环保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和工作,把你的工人和职工都团结起来,把他们全部动员起来,在经济上给他们一些奖赏,如果他们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的话,比如说给了你一些建议,如果你不重视这些问题,你那些很厉害的对手他们都会的。环境问题和现在的环境意识,现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社会上,社会的期望,对公司的期望也在不断的提高。你的社区或者你的地方政府,不期望你的公司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能够上交更多的财政,当然也希望你能对当地的居民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居住环境。这些期望现在也都写进了立法程序里,如果你走在这条路的前面,如果你的步伐快一些,你对社会的理解也就更深,你就做更多的内部,这些提高都会对你的经营状况,和你自己企业的名声有很大的好处。

  下面谈谈增长。中小企业面临一些挑战就是增长。如果你已经发现了市场和战略,他们是多么快的让你膨胀,让你扩大,投资又从哪里来?说起来投资,谈谈美国的放贷问题,美国的银行放贷的时候都非常谨慎和消息,他们放贷之前都对公司的信用、诚信程度给予很小心的评估。其实作为公司被银行其中一部分就有,在你的经营中你会产生有害的废物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你们是怎么处理的,怎么管理的?在美国的法律下,如果一个公司要破产,如果他有污染的场地,银行会把这些都作为负债面。

  技术是另一个影响你增长潜力的原因。因为你不能想象,你觉得你省了一百万人民币,但是你在环境上你却做了极大的破坏活动,其实你并没有省钱。我想再讲一个环境管理的例子。这个例子能够反应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联。我想提的就是PEC政策,总量控制的政策。它其实是一个硬性控制。虽然是硬性控制,但是还有很多灵活性在里面,比如说可以用来做生产控制,通过改善生产工艺,或者是减少污染投入,也可以让你进行再循环,再利用。谁在环保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可以给他们一个激励机制。

  最后想总结一下,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在不断的提高。如果你不对环保给予足够重视的话,它会影响自己的生意。这些你们可能都已经知道了,如果还不是特别清楚的话,我想通过这个消息的传递,让你们加入环保的事业中来,对环保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为了不让企业受到经营滑坡的威胁。做这项工作需要很多年,我们需要花很多年的努力。市场也是在不断的暴露它的弱点,在你的经营中,如果你有一点点错误,这些错误都会变大,也会被你的竞争者立即发现。竞赛总是会以睿智者的努力而获胜,其实未来总是属于那些不断发现,为了经济和环保不同持续发展努力的人。

  非常感谢,我们能有这个机会在这里给大家讲讲我的体会,我也非常感谢大家参加这个会议,非常感谢你们,也祝愿每个企业都能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成功,谢谢!

  主持人:感谢杜丹德博士的精彩演讲,他给了中小企业很多建议,并且包括商务合作计划,也警告了中国很多企业在环保方面不重视的状况,博士下午还有其他的活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送他。谢谢!

  第四位演讲嘉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林跃勤博士。林博士曾经在俄罗斯留学,他研究主要方向是国家贸易和国际投资,尤其是中俄政治经济方面有所建树,还是对外贸易经济大学的客座研究员。演讲题目是打造中国企业竞争力核心。有请林博士。

  林跃勤: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中国新闻社给我一个机会和大家进行交流。题目是通过创新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放眼茫茫市场,企业像千军万马,有进有退,从表面看,你们归结于有些企业或者是机遇,或者是他的运气比较好,或者是归结于企业的领导人采取了什么点子或者是技巧、策略。实际上市场风云的变幻莫测不是仅仅靠运气解释的。透过这种表面的现象,决定企业发展的轨迹的是因为有一支看不见的手,这个手就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这个概念从1990年从美国的学者提出来,提出十多年后引起了企业届学者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通常认为核心的竞争力一个企业跟其他的企业相比,能够更有效的向市场提供产品,是一种独特的能力。这种能力难以通过模仿、通过市场交易得到,不是指我们企业所讲的跳楼价、出一些大甩卖赢得一时市场的销量,不是这样的行为,而是能够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它是一种蕴藏于企业内部,支撑这个企业比其他的企业更好的配制资源、提高效益。现在还有一个概念就是竞争力,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差别在哪里?通常认为,竞争力是一般的企业或多或少都有的,是可以计量、可以转让取得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每个企业都具有的,而且不可以计量,也难以通过模仿或者是市场交易方式获得。核心竞争力更像市场变化一样,本身也是发展变化的,不是一劳永逸,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内外的变化也会使企业的核心能力发生变化,核心能力的变化可以解释为什么像世界五百强的企业,每一年排名都需要进行重新的改写。20世纪一百家最大的跨国公司生存下来的不到一半,更强大的不到1/3。原因很简单,核心竞争力的丧失,使他们的排名得以改写,创新又是核心竞争力的保持或者是重新获得他的一个关键。2001年安然公司入了世界五百强,到了年底就申请破产了。一个再大的企业,如果核心竞争力或者是创新能力不强的话,就可以在市场的波浪中倒塌。

  中国的企业在核心竞争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企业竞争力不足拖了整个国家竞争力不足的后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全球化的浪潮涌进,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很多传统的企业,甚至上百年老字号的企业倒闭,存在两百年的王麻子剪刀倒闭了,其实还有三百家老字号的企业也面临生存危机。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可以肯定一点,背靠着老字号的负担,负责及时跟市场变化、企业再造、产品创新、品牌重塑,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中国企业竞争力不足的原因在哪里?

  首先是发展片面的贪大求快,而不是追求核心能力的提高,中国的企业普遍存在这样的误区。中国的企业家都普遍存在海的心态,都希望成为本行业的大王。实际上中国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从草根经济,从普通老百姓发展起来的,掘第一桶金以后就想搞多元化,盲目扩大规模,结果摊子大了,链条长了,但是管理跟不上去。中国的三株、旭日升、太阳神等等,盲目追求规模,好像大就是强,小就是弱。发展战略上的误区,没有想怎么样培养自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大家试想一下,出口欧洲的保险盖这个技术不能突破的话,就是生产再多的打火机出口欧洲都出口不了,谁最先突破这样的关键技术,谁就不怕欧洲的反倾销。我们的企业过门的追求产量或者是通过产品、低价格赚点市场。这是一种急功近利心态,忽视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是大企业病,都想大,这是根源。很多中小企业也建立了股份公司,或者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像古船就在一个人手里,跟现代市场经济竞争格局和要求完全不相符。第三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怎么通过研发新产品,技术不够,别人生产的产品,只要能挣钱自己也跟着上,至于怎么创新,怎么运用新的手段和设备改革生产环节,这方面不够。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詹姆斯在中国考察以后发现,有很多企业购买了昂贵的生产设备,结果因为缺乏足够的工程师,结果设备不能用。同时也存在着企业重视先进设备,但是人又不够。现在中国劳动力的成本甚至已经低于了印度,曾经我们高出印度800美元,99年甚至低于印度5美元。技术创新包括技术手段创新,也包括使用技术人才素质的提高。

  第四方面咱们国家不少企业在产品创新能力上比较弱。很多企业满足只要不亏本,门槛低,或者是投资很少就能上的项目,整个国家所有的企业都这么想,重复建设就成了我们国家显著的特点。高新产品缺乏,而低端的产品大量过剩。现在中国商品库存占GDP的4%左右。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GDP水分很大,大在哪里?我认为,尤其是在国有企业这个领域里面,利用贷款生产大量普通产品,卖不出去,但是也记到了GDP里面。这些过一年两年以后可能只有原来记GDP1/10的价格卖出去的。不仅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也生产这样的东西,像旅游鞋。你的出厂价可能是20块,过一两年变成2块、3块出售。因为产品的创新能力很低,造成大量挤压和过剩。如果说中国有水分的话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在营销观念上,有不少的企业存在误区。偏重产品营销,忽视服务营销,注重事前营销,忽视售后营销,只要把产品卖出去就不管了,还有就是过分重视广告,只要利用这种方式把鱼钓到了以后就不管了。比如说很多企业想用狂轰乱炸的方式赢得市场,而不是使自己的产品保持更新换代,及时打出了品牌,产品也夭折。做表面功夫,玩儿虚的很难长久。

  第三点讲讲企业怎么打造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对中小企业来说。

  首先是树立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战略思维。在知识时代只有变是不变的。韩国三星的总裁说,除了妻儿其他的一切都要变。金融危机以后三星抛弃了传统的经营模式,比如说手机款式不断变新,收到年轻一代的追捧。由于快速的革新,三星在世界品牌排行榜的地位由43位提高到了15位,成为成长最高的企业之一。美国的MMM公司,他们在一个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与无数的青蛙接吻的创新之下,每年开发投放市场的产品都超过两百个。而且在世界80多个国家设立了有7千多人的研发机构,每一年至少有25%的销售收入是从创新产品中出来的。现在的时代就是一个创新的时代,谁要跟不上创新的变化,即使你规模大,也不能保证你在竞争中取胜。开发一两种新产品需要制定计划,你想要培养一种核心竞争力,更需要一种发展思维的创新和长远的战略思维。美国未来学家说,一个没有战略的企业就样在限额的环境中飞行的飞机中一样,始终在暴风雨中穿行,难免迷失方向。

  中国的企业通病就是在专业化还没有做精的时候就急于涉及到多元化,尤其是对中小企业来说,本来你掌握的资源、人才就比较有限。你把十个指头抓很谈弄出自己的品牌出来,或者是很难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分开的手指肯定比不过一个拳头,小企业的一个拳头可能也比大企业的一个指头厉害。毛泽东总是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这个意思。在成长中的企业,在专业化方面实际上跟战略发展方向是紧密相连的,不能过分的分散精力,看见什么上什么,绝对弄的自己像猴子掰玉米一样,掰一个丢一样。即使像五百强那么大的企业,他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来自他最擅长的主导产业,对于一般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该先专后广,专业化做强,多元化做强。

  第二个要抛弃创作的管理理念和模式,要致力于打造现代企业。从注重产品到服务方向转变,经济学家把服务称为第二次竞争,我说的服务是指营销管理方面的创新,重销售轻售后服务是我们企业的弊病。从竞争性的营销转变为灵活的营销,从单一的营销专项到综合营销。去年海尔和三洋成立了一个公司,相互利用对方的市场,中心也跟美国的跨国巨头进行联手,我们的企业在这方面,怎么联合起来互相共享市场资源、客户等等,这方面非常有潜力,在这方面应该有所创新。

  第三就是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对革新技术、开发新技术方面应该非常注意。90年代左右两年翻一倍,在知识爆炸的年代,企业只满足传播的手段,不可能生产出能满足市场要求的产品出来。一项发明救活一个企业的例子不胜枚举。华龙方便面,94年的时候,当时的市场一多半的企业都是停产或者是半停办,这个时候他进入,为什么他能发展到今天成为行业第二?第一就是产品的差异化。当时他避开了市场的中高端产品,他走农村和城市平面市场。第二就是不断创新,经过两年创新,到2002年推出了一个新产品,解决了方便面缺乏营养的问题,在方便面领域实现了一次革命。所以他才在那么多方便面行业中坐到了第二。日本最大的方便面企业跟他联手,他很快就要做成中国第一。

  创新是一种没有止境的东西,索尼的随身听已经做很少了,结果领导说要做成像烟盒那么大,研发人员说再也没有办法做小了。总裁把随身听扔到水里,结果有气泡冒出来,总裁说既然有气泡冒出来,里面就一定有空间。使随身听的销售一次又一次推向了顶峰,所以创新是没有止境的。

  品牌的竞争力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在商品丰富程度越大的情况下,品牌成了决定市场消费的关键因素。做创新产品和品牌,一个是差异化的路线,所谓人们说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善于寻找市场的空白点,这是一点。走品牌路线还有一点要注意,不要说今天能挣钱就可以了,不管明天。只有品牌化的产品才能够给企业的竞争力添砖加瓦,使企业保持长期竞争力。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林博士。今天第一次互动时间到了。

  刚才各位专家都是公众人物,有很多媒体在这儿接受采访,丁院长五点还有火车要赶,现在请大家有问题进行提问,台上的嘉宾均可以回答。台下有很多CEO,也可以登台进行提问、阐述自己的观点。现在抓紧时间。

  提问:问一下丁院长。

  第一个问题山西占了半壁江山,为什么民办大学在西山而不是在其他城市?

  第二个问题民办大学行业的门槛是什么?

  第三个问题,目前你怎么定位你的翻译学院的,在这个行业里面。

  第四个问题,什么是西安翻译学院目前的核心竞争力?

  第五个问题,在一开始的时候你有没有意识到,你建这个学院,这个学院需要一个核心竞争力,有的话怎么构建这个核心竞争力,发展过程中肯定有一个演变,演变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丁院长:感谢这位先生提问,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民办大学应该诞生在哪里?哪里才是民办大学最佳的诞生空间?

  第一个、要有老师,第二个要有大批量的老师,不是光有老师,光有老师也不行,还有大批量的,因为你不是办一千人的大学,现在一弄就是上万、几万,因此必然诞生在高校云集的地方。而且目前高校云集第一个是北京,第二个是上海,第三是西安,第三是南京。西安符合高校云集的地方,当然它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把那么多大学都弄到那儿去了,这是第一个原因。

  如果大学引进,老大应该是北京,怎么会跑到西安?也有原因。

  第二个、原因要有丰富的生源。民办大学最早的起步必然是以落榜生为主体的,起步阶段,20岁,跟公办大学他培养高精尖,我们培养大众化,要有生源,北京能有什么生源?高考录取分那么低,300分能进大学,落榜生太少了!同时他的就业率还高,北京的就业率最小的官都是处长,谁还没有能耐弄到就业,西安就不行,就不了业。因此本地区就是生源的保障。不要说西部地区,就说中部地区的河南和山西,他们没有几个大学,也是我们的生源大省,包括内蒙。所以一个原因是大学多,老师多,第二个原因是生源多。

  第三个原因、要土地和盖楼便宜。

  北京为什么干不过我们?北京地多贵,民办大学可怜,哪有那么多钱盖楼,像我们三万块钱一亩,一买就是一千亩,在北京买买看!!所以我们很早就下手圈地,一个大学东租一个楼,西租一个楼,叫什么大学?短命的!

  还有就是我们根本看不起函授等等,来势凶猛,生源饱满、师资雄厚。

  第二个问题民办大学有什么门槛?

  第一段没有门槛,建起就是学校,哪怕没钱,只要能弄一批老师名单,弄一个地方就是学校。现在不行了,现在小打小闹根本弄不起来,所以要来势汹汹。再说国家有规定,要多少老师,多少固定资产,要申请高职,必须有一百多亩地,现在独立本科就是这样。民办大学涉及的门槛是两段,现在的门槛很高。不要说符合不符合国家规定,就是符合国家的规定也不敢冒冒然,要不然血本无误归。

  西安翻译学院,很容易骗人,大家都认为是外语,其实不然,其实五脏俱全,我们又有文科类,又有理科类,计算机就四千台,多媒体实验室,有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电工基础、普通物理,多了!我们也是五花八门。按照国家要求,民办大学不能叫大学,叫学院,北京的基地大学另当别论。民办大学应该定位在高职,大批量的。让北大、清华培养高精尖,我们不应该培养高精尖,我们应该培养大众化、复合型的人才,这才是我们民办大学的定位。但是翻译学院不是这样,用两条腿走路,用大众化的人才培养积累雄厚的实力,让自己有竞争力,得有钱!然后我们并不排除我们还要搞研究型的,要不让我们创什么东方哈佛,永远是落榜生,永远是教学型的,现在我们致力于发展本科,甚至发展了自己的研究生源,国家不承认就不承认去,我们现在创办了一个五年制无国家学历的翻译研修班,我们又叫做敢死队,不是学三个月,不拿国家学历,五年呢!家长立军令状,我们把几百个人关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连厨师警卫都要国外的。我们还要初步向研究型发展,向综合型发展,力图提高我们的办学地位。这是我们自己的定位,两条腿走路,绝大多数民办高校的大众化格局。

  核心竞争力有几个,一个是无私,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企业家要挣钱,合理的挣钱,君子取材取之有道,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奉献。本人的工资才两千多块钱。我们平均工资两千个人八百块钱,很穷,要把钱用在图书、盖实验室。我们取之与民、用之于钱,不是很多公办大学,挣钱舍不得买楼,把钱揣在口袋里。新东方就是这样,他才不盖楼,他知道一盖都就是国家的,他的定位是商业化的,我们是公益,公益的宗旨是保证我们核心竞争力一个重点。

  第二个就是我们创造了一个双学历的教育模式。

  第三个核心竞争力就是我们大胆的实行了全日制准军事化管理。

  人家都说21世纪了还全封闭,为什么不住校,现在教育部都让住校了。我们为了让大家都住校,我们是在眼皮底下管,我们负责任。我们不准谈恋爱,尽管宪法允许,我这儿不允许,我又没剥夺你的恋爱权利,你要别处谈去,我每年开除谈恋爱的不下200人。有的公办大学舍不得,他看中的是钱。我们是准军事化,严格管理。

  一个宗旨,一个教育模式,一个管理模式,还有一个自我品牌的提升。

  我们可会宣传,每年广告费两千万,铺天盖地、海陆空,怕你不来。但是我们有的企业舍不得宣传,不宣传怎么知名?!企业家比我都懂,你别看现在气象预报,中央电视台一上广告,全是民办学校,那是我带的头。

  还有什么问题?

  提问:丁院长,我刚才听你说的话,有一个疑惑,想问一个问题。民办学校核心竞争力是师资力量,我听你说你本人工资才两千块钱,老师平均工资是八百多块钱。这个薪水如何能够保证外语方面强大的师资力量、雄厚的师资力量?我对老师的水平有一个疑问。

  丁院长:我们八百是管理人员,老师一个月能挣到六千到八千,专职教授是年薪五万到十万。我们是两重天,管理人员穷的很,知识分子富的流油。我们主要是借用力量,你给我上课我给你钱,现金买卖,都便宜呀。我们不包他劳保,我们尽量的减少自己的负担,我们决不走公办的道路。当然我们也有缺点,老师上完课一拍屁股都走了。在公办大学讲的不好的也上课,我们就不,我们挑好的,所以我们有优点,也有缺点。

  提问:我是来自河南的一个民营企业,刚才听丁院长,西安翻译学院现在有固定资产7.5亿,建学校时没向国家要一分钱,又没集资,又没赞助,建学校大量资金是从哪里来的?我也是一个民营企业,也需要扩大再生产,也需要大量资金,我想学习学习丁院长。

  丁院长:说起来各位都不会相信。我们没有一分钱,后来西安出了一个兵马俑,一开始租了一个教室,培养导游,我代表翻译学会团体办学,英语、日语、意大利语,可红火,最后办全日制导游班级可是我们连一个教师都租不起,300块钱一个月。借了沙发和桌子。300块钱摊派在7个班上,7万块钱年收入,我们马上买了一个语言实验室,完全是靠学生学费。现在我一年收3个亿。每年落下1个亿,7.5亿算什么,这是很容易的,因为人多,规模大,是靠规模效应和敢打擂的精神。我们不是吹牛。

  提问:你说资产归国家,为什么不像新东方商业化转变,以盈利为目的。当部分资金归入国家之后,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丁院长:人各有志,中国的教育需要有一批人无私奉献的,不能都为了盈利办教育,如果为了盈利办教育,你在主席台训话,学生心里怎么想的。我们开大会的时候学生打出我爱你,爱你什么?爱你是一个贪财奴?当然我们也不傻,但是人各有志,有的人想把钱装在身上,有的人并不是这样的。有的人明明知道是国家的财产,但是为了学生的利益,仍然是竭尽自己的全力改善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宁愿勒紧自己的裤腰带。我们每年虽然能落一个亿,但是每年的投资是1.2亿。急剧膨胀,盖了教学楼澡堂不够、盖了澡堂教室不够,没完没了的投资扩大,到现在为止还没看到前景,什么时候我们会富裕一点?我想今后会好的。民办大学也会像国际态势一样,分成盈利型的和非盈利型的,我很坚定选择非盈利型的。

  主持人:谢谢丁院长,因为丁院长的确来不及了,赶火车,我们以热烈的火车欢送丁院长。

  丁院长:欢迎大家到西安学院视察!谢谢!

  主持人:下面互动还有一点点时间,给柴院长和林博士。各位有什么问题赶紧问,因为茶歇的时间快到了。有人问商务部的柴院长,外贸物流行业或国际货运代理企业、运输企业如何在我国外贸事业中提高竞争力或取得优势?因为外国物流企业纷纷进来,我们如何与之抗衡,或合作或收购或竞争,这是柯先生的一个问题,指明请柴院长回答。

  柴院长:刚才丁院长实际上是作为一个学院的创业者,同时也是事实上的企业家,跟大家有一个很好的沟通和对话。我的定位更多是政府的政策研究,所以很可能在各位老总、总裁、企业家的微观经营方面,我只能当大家的学生。至于刚才温州的企业家提出中国外贸物流方面的问题,是不是可以这样说。首先我们承认在物流这个行业,中国的总体水平是不高的,而且长期以来,由国家垄断。民营企业进入这个行当时间也不是特别长,所以在规模、技术管理水平和现有的市场营销方面存在一些天然的缺陷。作为民营企业从事物流,刚才讲了,究竟是中外合作好,还是奋起挑战,跟外国的物流公司叫板,这个东西不好一概而论。像中国的其他行业,比如说汽车行业,走的都是不同的路子,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我只能从原则上来看,这要看你具体的,你现在抓的物流行当的客户群,以及从事的核心业务是什么。如果属于综合性的物流行业,确实面临的挑战会比较大。如果在物流行业中主要的焦点集中在某个区域性或者是特定的商品行业中,以小治大,以快治强这种可能性还是存在的,要具体的案例具体分析。谢谢!

  主持人:还有什么问题?没有新的问题,现在休息十分钟,4:40分准时进入第二个议程,休息10分钟。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今天论坛的第二个部分现在开始,下面还有三位演讲嘉宾,因为时间也不多,演讲完了还有一些互动的时间,三位嘉宾将一起回答各位的问题,刚才已经说过了。在座的企业家、CEO也可以上台来,该自己的问题进行请教,也可以就自己企业碰到的问题上台进行演讲。

  下面第一位演讲的嘉宾是中国吴惠新教授,他是以企业家的身份参与政府管理的资深顾问,这是中央朝阳市委的管理顾问,还给中央朝阳市委做过一个发展纲要,这在国内的企业届比较少见。有请吴先生上台演讲,大家欢迎。

  吴慧新教授: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分享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我演讲的题目是要提高竞争力,企业必须过三道关。

  近几年来,关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呼声越来越高,理论届在这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作为企业届,也普遍意识到了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目前的关键是如何再才能把企业的竞争力提上来?!所以今天我专门谈这个问题。

  我认为所有的企业都要在三个门槛上好好下工夫。这三关是认识关、评估关、实施关。

  作为企业来讲,如果没有对综合竞争力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认识,必然要影响到做这件事情的企业行为的主动性和有用性。根据十几年的经过,我认为企业在三方面,在认识方面恐怕存在着问题,第一个方面就是企业的竞争力太抽象了,不可捉摸。很多专家学者谈,只是知道但是怎么做,觉得太抽象。我要告诉大家,企业竞争力问题归根到底是三点:不仅看得见、摸得到,还可以装到袋里面,这三点是成本第一点、利润高一点、寿命长一点。作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来讲,有好的必然是可把握的、可操作的、可执行的。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在认识方面存在着一种比较笼统的概念。不同规模的企业,任何企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面临的问题不一样,哪怕他提高竞争力的方法、要解决的问题也不相同!打一个比方,很多人重视企业的品牌经营,最近我们看跳水,大家知道跳水的时候有一个系数,我把企业品牌比拟以一种系数,是不是系数高了就能拿冠军?不是!发挥稳定、但是你低系数照样能拿冠军。假如企业经营,原始积累没有到一定的程度,假如说他的市场占有率达不到一定的程度,动不动打品牌是不行的,这样危险很大!要提高竞争力不应该在这方面下工夫,应该先把日子过好再说。不同的阶段,问题也不相同。打一个比方,就从企业营销来讲,现在我们的企业营销已经到了第四代。我们今天面临一个非常重大的历史机遇,就是2008年的奥运会。占住企业占住营销,我今天断言,他必将成为中国以后若干年内一个重要的营销手段,在这方面我们意识到了没有,我们为此准备了没有?在不同规模企业,不同阶段的企业面临的问题不一样。

  第三个问题、认识的片面性。

  我觉得在这方面专家、学者包括企业家自己,都有意无意的促成着一个误区。几乎每一个不同的专家,在某一个角度都会提高一个观念,比如说创新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文化管理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从哪个方面都可以找到和企业的竞争力有关联,这也话都对,但也不完全对,为什么?道理很简单。企业的竞争力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一个企业竞争力上去了,必然是全方位的,不可能说某一个方面做好了,竞争力就上来了,不是这样的。所以每一个企业家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在美国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当一个企业做到了1千万,他都要借助外脑,为什么?这种时候,企业面临的这种情况复杂多了,品牌、原来的资源、能力解决不了现在面对的复杂问题,因此比较借外力,提高他竞争的安全性。这是在十几年来我们在跟广大的企业打交道里面我感觉到三个比较大的认识方面的误区。在认识这一关我们首先得过。

  第二关是评估关。企业怎么改革?总的竞争优势怎么提升?实施什么方案?这是一个很重大的决策。在做决策之前必须评估,评估对决策的重要性有两个调查数字可以直截了当的说明这个问题。

  第一,中国企业跟美国企业决策水平相差的时间有多长?有十年,中国企业决策水平要比美国的决策水平总体落后9年。中国企业的失败90%是因为决策失败造成的,没有决策好。决策没做好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没评估好自己的企业。应该怎么评估?如何评估在西方国家早在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就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可以拿过来,但是不能够照搬。在三方面要引起我们的注意,第一方面是企业经营历史的评估。为什么要做这个评估?

  每个企业要自信,自信来自全方位的评估自己,好东西要继承,不好的东西要扬弃。每一个企业走到今天都不容易,都有成功的一面,我们一定要下工夫了解自己的企业为什么走到今天,这是成功经验的总结。要好好把过去好的巩固下来、发扬下去,

  第二是外部经营方式的评估。

  所有的企业家都会重视竞争对手。但是我今天告诉大家,单纯对竞争对手评估是不够的,我们的企业应该还在三个加强外部经营关系的评估,第一是总体经营环境。在这方面也有成套技术,叫市场调研。美国肯德基进驻中国市场之前,老老实实做了三年的市场调研工作,人家今天飘洋过海不是没有理由的,认真调查三年。我出生在汕头,北京的全聚德在那里开店,开了三年,为什么?市场摸不透,很难感知,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市场是完全可以预测的,就看你工夫到不到家。

  还有就是行政因素。我们在算成本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算人力成本、技术成本、感觉成本,但是我们往往忽视了对行政成本的考虑。其实行政的风险跟成本在中国几乎是大多数的企业面对的问题,要把这个因素充分茂盛进去。

  第三是法律因素。

  中国入世已经三年,我们实习期很快到了,整个经营环境会越来越规范,不知不觉中,如果我们回头看过去三年,会感觉今天的市场环境比过去规范多了,以后还会更规范。这也是每个企业做企业管理的时候要考虑进去的因素。

  第三个评估是什么?是企业内部经营的评估。

  做了这么多年企业管理咨询,我发现在中国大多数的企业都存在一个通病,就是外强内弱,表里不一。这个说的可能有点不大客气,但是我是说实话。中国企业老是长不大、活不长,我想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个。中国企业的平均年龄在历史上、跟国外比是第的可怜。以中关村为例,调查统计他们的平均年龄是3.5年,活不到4年。中关村是什么地方?中国的硅谷,天时地利人和方方面面它都挺好。我刚才强调的要好好总结过去我们怎么走过来,要做一个正面评价,那么在内部评估方面更多是找劣势,找存在的问题。随便找哪家企业,如果他说我很厉害,说的对不对我们按标准列出来。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唯一不变是绝对的。我想还有另外一个绝对,也是实施过程中大家普遍面临的问题,那就是企业三缺:一缺资金、二缺人才、三缺经验。大家可能会纳闷,我的企业很大,我很有钱,我的优秀人才也挺多,我缺不缺?我绝对说你也缺!为什么这么说?穷人有穷人的缺法,富人也有富人的缺法。所有的企业都要发展,你原来的人才只适应做过去的传统的或者是经营工作,有一个亿的企业做两个亿的生意缺一亿元。跟美国的企业比,我们缺这儿缺那儿。但是话说回来,美国人照缺不误。不管大企业、小企业、国内的企业、国外的企业,都不可避免的解决企业“三缺”。

  很多人都有一个希望,企图能够用一种模式解决企业的“三缺”问题。我的看法是这个愿望是很美好的,但是那是不可能的,甚至是绝对不可能的。我上次在人民大会堂做了一次演讲。那时候我演讲的题目是论城市经营手段。一个城市经营就缺两个人,一个是市长,代表老百姓利益,还有一个就是企业家。企业家缺什么?就是一种精神,一种创业精神。我在这里顺便跟大家探讨一种观念。企业的职业经理人是可以培训的,但企业家是不可能培训的,企业家是不可以培训的。所以我也反对动不动就说模式,要学就跟着美国学,案例。每一个成功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成功的,你只有在诸多因素都对的上号的时候你才能学他!模式是什么?模式比案例简单,案例很多,模式不多!所以我们现在动不动总结模式教导人家,这种做法误导人家,千万不要做。

  假如有一家企业问我,我怎么做这个事情,怎么提高竞争力,我甚至干脆跟你讲,我不知道!不能随便假设,要出主意,必须很好的了解他,很专注的关注他,去喜欢他。成功的方式可以很多,但是成功的原则有两条:

  第一:最适合的、最简单的是最好的。别把问题搞复杂,真到问题复杂的时候要把它简单化!复杂会给企业造成损害,早晚会发生这种事情。打一个比方,像缺资金的问题,现在很多企业具备了一定实力以后动不动就想上市,上市好不好?也有好的一面,不能说不好,但是我们要知道上市成本很高昂,而且上市对后续的企业经营也会带来很多麻烦。在享受了高回报的同时,你是不是也考虑到了其他?!我接触过好多企业家,他既没上市,也没向银行贷款,人家的生意也做的很好,可是他偏偏就不缺资金,他有自己的融资渠道。不管中国的也好,外国的也好,拿到手里用的时候,一定要问自己它适合不适合我。

  我再讲一个案例。3年前我帮他做一个事情,就是帮他上市。他的企业到现在经营了18年,老板老了,接班人的培养也成了问题。我们介入这个事情的时候,两种方式,一种是要上市,越快越好,还有一种是改善治理结构,要分权、要分钱,这些东西都是三年前非常时髦的话题。但是调查四个月以后,两个都否定了。第一是可能上市,如果非要上市,要换一种形式,不能上市!我分析了企业的资金链,我觉得他不缺钱花,虽然那时候有一定的资金问题,资金流的运转出现了一定的短缺,但是完全可以通过其他的方面解决。很多公司都是带着一个恐怖分子的火药包上市场的,这些东西早晚会发生,风险很大。第二是坚定不移的走家族民主路。那时候我跟他说,他是15周年,我说你15年的基业可能毁于一旦。我不能保你太长时间,但是最起码五年之内不会有大问题。搞民主结构的方式管企业是很多专家们给企业的忠告,但是要考虑适不适合!我特别强调一定要适合我们自己。

  今天时间比较晚了,还有两位演讲嘉宾要讲,我不占大家太多时间。总体我的看法就是务虚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到今天所有的企业都必须实打实的正确认识企业竞争力问题,好好的全方位的对我们的企业进行客观的评估,找出科学的对策。最后通过妥善、合理的实施达到企业综合竞争力提高的目的。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吴董事长。下面的时间比较紧,下面演讲的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的部长林家彬博士。林博士曾经留学日本东京,任过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的研究员,主要在区域研究上具有重大的研究。让我们欢迎林博士演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部部长林家彬:

  今天是中小企业竞争力论坛。现在常说的一句话中国现在是快速工业化的发展阶段,我认为中小企业对中国的快速工业化起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今天从宏观的角度看一下中国的工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跟今天的题目关系非常密切,创新能力问题。因为时间关系,五个问题不能展开讲,着重讲创新能力问题,其他四个问题稍微提一下。

  这是今年长半年应国家发改委的要求给国家发改委做的一个背景材料,叫新兴工业化的探索。

  我们把中国当前工业化面临多方面的突出问题,最主要的归到了五个,一个是就业问题,资源约束问题,环境压力问题,环境创新问题,收入差距问题。

  除了创新能力问题,其他四个简单介绍一下基本国情。

  虽然我们这些年保持快速的该也增长,但是就业压力是一个越来越大的趋势。我们现在有两亿劳动力处于失业或者是隐性失业的状态。巨大的就业压力主要三个来源,1.9千万人的劳动力,还有1500万的新增劳动力人口,还有超过1千万城镇的失业者,下岗职工没有能力再就业。

  第二个问题是资源约束问题。现代化大工业消耗非常高,大大加大了资源的消耗,中国是一个人口密度比社平均水平高很多,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资源问题越来越突出。资源有矿产资源、水资源、土资源,三种资源都面临非常严峻的态势。矿产资源是工业的粮食,是工业化的基础资源。现在国内矿产资源的保障水平在不断降低。石油进口量迅速增加,现在超过30%的需求量是依靠进口,根据预测到2007年50%以上的石油依靠进口,铁矿石,现在进口量超过总需求量的40%,到明年恐怕要超过50%,国土资源部有一个研究机构,做了一个研究,把矿产资源分成重要和不重要,45种是重要矿产资源,到2020年我们能够实现保证或者是基本保证的矿产资源只有6种,其他都是依赖进口,甚至大部分依靠进口。

  水资源,中国的水资源人均水资源量,是2220多平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而且水资源分布非常不平衡,西部面积占全国的1/3,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4.6%,现在全国城市有660个城市,其中2/3都属于缺水资源。

  土地资源,马克思说土地是一切生产存在的源泉,其中的精华是耕地,人均耕地面积是1.5亩,现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很快,对耕地转为建设用地产生了巨大的需求。现在平均每年占用耕地3750万亩。

  环境压力工业化大生产,是一个大量生产产品,也是大量排出废弃物,给环境造成了大量的污染。我们比较早的认识到这个问题,不能早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路,虽然这个愿望是良好的,但是资金、技术、大众认识水平的制约下,这个愿望很难变成现实。现在环境污染达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世界银行做过一个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每年空气和水污染的损失占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中国已经成为污染气体最大的排放国家。

  第四就是重点关注的创新能力问题。

  现在常说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基地,家电出口连续保持十年的增长。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本土企业基本上扮演的是贴牌生产商的角色,大头是拥有核心专业技术的跨国公司获得了。本国企业只能德国微薄的加工费。日本有一个研究人员,把这种模式生产出来的产品叫用中国的制造。造成这种基本的原因是核心能力缺乏。美国有一个机构叫做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出了报告,叫战略创新与国家竞争力,报告中下了一个这么结论,国家发展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国家创新能力是国家面临所有挑战的核心问题,现在国家创新冷藏跟发达国家相比也出现了很大的差距。从全国制造业里看,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的比重跟美国相差21倍,英国相差是4倍,大中型企业研究的经费占销售比例不到1%。企业跟企业之间,企业与大的科研院所中技术的转移水平速度都比较低,专利水平跟发达国家都存在较大差距。

  第五个突出问题是收入差距问题。

  这个简单说一下,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我们统计的城乡收入差距2003年是2.3倍。如果把中国农民一部分收入用于生产投入,我们的市民很有很多隐性福利收入,把这些考虑在内是6倍。地区差异GDP最高和最低之间是12倍以上。虽然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差距,但是这个差距还是在扩大。

  这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我们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应对战略,分别是促进就业战略、资源保障战略、保护环境战略、创新带动战略、协调发展战略。

  这里因为时间关系,把创新和带动传略跟大家介绍一下。

  现在在加工制造业还有重化工业方面表现出了比较优势,但是主要是因为劳动力和土地利用价值的低廉,如果有核心竞争力,上述的比较优势会提高。我们要促进以企业为中心的竞争力的提高,这是保障现代化进程不可或缺的。要保障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目的是通过保护创新者的利益保护创新,如果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企业谁也不愿意花大力气进行研究开发。费很大劲,别的企业分文不掏就把你的模仿去了,你不能得到现行者的利益大家都不愿意干,加大政府对保障的投入,建立保障机构,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服务,加快知识产权专门人才的培养,从这些方面入手,切实改善我们国家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

  第二个方面的对策是提高政府研发的效率。政府投入跟企业投入中,政府投入的比例要比发达国家高,现在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怎么提高各级政府的研发活动效果,使有限的资金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在政府科技投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五个方面,一个有限的资金分散使用,再一个是科技计划管理,跟知识水平管理相脱节,低水平重新研究现象比较严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还有就是研究成果归谁是不清楚的。有些科技计划是用来资助单个企业的技术研发,导致收益面窄,效率低。应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善,要适当调整政府研发指出的资助阶段和方式。要从一般领域转向战略领域,从切块投入转向战略公关。应该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心,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一些地方已经做了这方面的尝试,比如说广东中山的一个镇,一个镇的政府搞了一个中小企业研究开发中心,镇政府出钱买一些车床和设备。政府的创新创业资金,从上市前的企业投资转向可商业化。合理配制政府的各项支出。

  第三个方面就是建立鼓励企业研发的政策。尽快实行消费性增值税,其次要切实落实研发投入。再次对企业研究开发,要实行增值税减免政策,使研究开发都可以享受增值税减免。

  时间关系,很多问题没有展开讲,接下来的演讲者是我非常尊敬的李老师,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李老师。

  主持人:李泊溪是国务院发展中心的研究员,还是清华大学的兼职教授。李老师是多年研究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研究专家,刚才有一个代表递了一个条,题目特别大,够李老师做一场专门的学木报告,第一是年底宏观调控目标能否实现,第二是预测一下今年的GDP,第三是中国的经济是否存在软着陆问题,如果存在能否实现?

  李泊溪:为了尊敬大家我本来准备了一个题目,我讲的题目是企业的竞争力和企业的跨国发展问题。由于机器原因,就不让大家久等了,我很高兴,据说上午人非常多,但是今天下午剩下的70多人正是因为给大家准备要办演讲的最精英的人在这里,值得!尽管我最后一个演讲,对我充满挑战。

  刚才问的宏观问题我试着做一个回答。

  我想脱离稿子讲,我在国务院发展中心是干什么的?林教授和我都在国务院发展中心。现在的决策是某一个段的分开,因为很复杂。为什么刚才吴总讲他的咨询存在的价值,就是某一个段的分开,不但企业如此,国务院也如此,所以成立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要求我们的研究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

  我今天根据会议的主题,我想大家可能会问我,既然你是研究宏观的问题,为什么最近将近十年涉足企业的战略。我们经常写报告,如果写的好还能送到国务院领导人的手里。我们经常写报告,我跟随五届四届总理,都有批示。但是我们做的过程中,我本人发现,如果不了解企业的需求,不知道企业想什么,我们给国家的建议,误了国家的前程。我们做的一些报告,经我手做的,做一个成功一个。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个企业我不想给他做,我没有时间,但是那个市里的领导让我给他做。是一个药业,十年以后盈利1.5亿,很有发展特色的企业,企业未来怎么办?他们市长说让我做。他跟我说,他要做,他从来没有做过的事,他要做别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他要做在世界上也是顶尖的事,他要用崭新的思想办大事,我说早说都难给他签这个合同。怎么做的?他要发展的轨迹是什么轨迹?他2003年让我们做的,他2010年的销售额加一个零是低方案,我们已经签约,当然要给他做。我首先看看,他所做的事情世界上有没有企业做过,像他这样的辉煌过,像他这样的发展轨迹都是谁做到这个程度,满世界找,五百强都找,把轨迹画出来,看哪个企业的轨迹跟他想的一样。企业的战略意味着什么?结论是像他这样的要求,制造业有做到的,极难,像他这种企业一般非常高科技的企业卖了还不嫌少。总而言之我给他世界上找出来八个企业有这样的轨迹。那好,你要做这样的轨迹,这样的企业,你要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呢?你有什么样的能力呢?做成这样的企业具有什么样的能力,他的能力体系是什么样的?用这样的能力体系再跟他现在具有的能力体系相比。比完以后我告诉他,如果你2010年是那个样子,你每一年怎么样才能到2010年怎么样。由于要回答这些问题,给他做了一个报告,1371页回答这个问题,让他做。如果我说他做不到他一定非常懊丧。如果一个企业想做成一个大事,他一定要有一个谋划。这个企业现在进展的很成功,不一定像他想的高的低的方案那个样子,但是有这样一个想法,包括他如何上市,已经上市了。我跟诸位以后再讨论。

  一个企业要想有竞争力,要想战胜别人,要有一个较长期一点的谋划,这个谋划可以离事实有一个距离,但是没有还不行。这是跟诸位讲的第一点。

  第二点是本次会议的主题,主题是企业的竞争力问题。我本来想把世界上对竞争力都有什么定义跟大家说说。实际上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在中国是混的,竞争力是我能竞争,我能生存下来的优势表现,让我这个企业目前运行着,还没有跨,它竞争优势在什么地方,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竞争力。中国弄混了,叫核心竞争力,这个文献上没有,只是在去年一个大字典里做了一个定义。还有核心能力,核心能力跟竞争力不一样,但核心能力是竞争力是否致胜的基础。核心能力是企业特有的、综合的、经过整合的,是竞争力的基础,是竞争力持续的表现。所以我跟诸位讲的第二个问题是…诸位都是企业家,企业运行的不错,说明你们有一定的优势,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请问这个竞争力是否是建立在核心能力上?竞争力往往可以计量,核心竞争力往往不能计量,难以被别人取代,是吗?我看刚才杭州的老总是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是构成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不是全部。

  第二个请各位考虑企业要有核心竞争力,你们是有核心能力做基础的竞争力吗?如果是赶快夯实我们的竞争力。如果没有核心能力的竞争力比较危险,请大家注意搞一点别人不能模仿的。

  第三我们企业目前的发展是处在一个什么状况呢?

  我归纳成三种状况或者是战略,就因为我现在追求的是生存和稳定发展。这个战略的定义,所有MBA的讲义,所有16所重点大学的讲义就是这么定义的,因为生存的发展有一个考虑,而有一个核心竞争能力。还有一类就是我们是否能够超越我们的竞争对手。第三类就是排除竞争对手。我把我怎么做的摆出来,就在那儿这么做,竞争对手想学都无法学,诸位是处在什么位置上,自己做一个判断。

  我的一个朋友在清华大学讲的也是竞争力,我跟他讲的有26点区别。如果企业要生存和稳定发展,请找刘教授,我不做那样的战略,如果企业想超越竞争对手和排除竞争对手找我,但我一定要看你真的能排除竞争对手吗?你这个企业的老总值得我们帮助吗?或者是我们能够互相共鸣解决企业未来发展的问题吗?如果不是我没有办法做这个问题。比如说四年前,深圳的一个赵总,我说你是真的要做吗?真想把无效的产业都主副分离吗?真想这么做我可以给你做,但是主副不分离,目前的战略对你是一个转折,是生死存亡,如果没有这个意识就毁在这个上面了。

  做一件事情、做一个产业、一类产品取得了成功,并不意味着做什么都能取得成功。一定要有你的专长,有你的核心的东西。我可以负责任的跟大家说,中国80%以上的企业败在了无效的扩张,脑子发胀,觉得我这件事情做成我别的还能做成。我在给中国的说,过去成功的经验,未来不能重复,说不定是你前进中的障碍。有的却借用了我们前进的基础。我们一定要看看支持我们竞争力的能力是什么,切忌在非相关多角化上扩张。我不是说大家不能搞非相关多角化,不一定是合适的。

  第五点,刚才吴总讲的寿命问题,简单说就是可持续性。企业可持续性落,一个企业不要大起大落,还有一个就是可持续发展。一个企业要考虑环境问题。第三就是摩根斯坦迪用世界上将近200个研究人员做了一个报告,那是一个内部报告,但是我看到了,几年前做的。未来向哪儿投资才有竞争力,他是对投资银行说的,他对可持续性下了一个定义。我给谁做就问老总,我问在座的各位,如果你有一个竞争对手,他的资金来源没有限制,达到跟你一样的竞争力需要多少时间?这个时间叫可持续性!今天老总不要回答我,你们回去回答我。我告诉大家,可惜的是能够回答我这个时间很长的不多,你的竞争对手如果资金来源没有限制,完全可以保证,多长时间?让我做这个报告的时候我都要问。

  第七点关于资本市场。

  刚才吴总也提到这个问题。资本市场是我要跟大家讲的,怎么利用货币市场,怎么利用再建市场怎么上市,利用资本市场有多少种方法。刚才吴总讲的意思就是说,不是不让大家上市,不是每个企业都适合上市,试想,如果你资金的来源不是没有办法,还有其他的办法,我们又非常赚钱,那钱留着自己赚还是让股民分,就这么简单!我们利用资本市场,利用证券市场、利用货币市场,多种途径可供选择。另外上市还有很多方案可供选择。刚才我那个企业什么就要求我给他做一个整体上市的方案。我发现他还有好几个自主知识产权,我说你还不如把整体留作母体,其他的上市。很难说入哪个资本市场好,有些是不是要私募,什么情况下上市。大家都知道李嘉诚不上市,另外他不想钱让别人赚,但是他也用一个金字塔控股的方式减少他投资的风险。为什么在我的准备里第八点是关于跨国发展。

  大家说我们的企业不大,在座的企业不一定小,大小是相对的概念,小不意味着不强,小可以走向大。世界上五百强,实际上是五百大,五百大中有172—174家来自于家族企业,小企业做起的,可以做成大型的跨国公司,但是治理结构改了。一些企业都是从此而来的。中国加入WTO,参与经济的全球化,值得我们在国内也感悟到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不管你是否走出去,别人在这里跟你竞争,与其如此,咱们放眼全球跨国发展考虑自己,假如你这个企业竞争不是本事,在全国竞争本事提高一步,在全球竞争又提高一步,再进一步在全球的范围内配制资源。我们考虑哪儿我们做的到的别人做不到,我们怎么样能表现我们的竞争力,我们的竞争力是核心竞争能力。

  我最后一个人讲,讲的时间长了不受欢迎,我想同志们要考虑,竞争力是每时的竞争态势都在变化,没有一个固定的竞争地位,更没有说的争一把椅子,好像那地方有椅子等我们坐似的,没有!除非你把它提走。企业不是满足客户需要的,那是一般性的企业。如果我们能创造需求,我们企业的竞争力是别人不能比拟的,我祝各位在竞争中能取得成功。谢谢。

  提问:企业宏观调控目标是否实现,能不能达到调控的目的?李泊溪:我知道是哪个企业家提的,我也不知道大家是否感兴趣,简单讲一下。

  企业宏观调控目标是否实现,能不能达到调控的目的?企业总有一个要求,一个要求一定会有一个区间。中国的宏观调控,林家彬教授,不是达到某一个点,有一个合适的空间。如果按照我这样的定义,今年的宏观调控目标可以实现。软着陆是一个名词,何为软着陆,不同的经济学家不同的理解,林家彬教授我们俩都不一定一样,中央如何定义我们只能为温家宝同志。本年GDP是九点几,另外投资增幅过热的地方是否受到了抑制,我回答得到了抑制。物价指数是否高上去了,是否过冷了,没有,还在一个比较适宜的空间。5以下2以上。今年宏观调控有没有什么危险?我个人认为,明年既有过冷的危险,也有反弹的危险,什么原因?今年宏观调控是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相结合。行政手段为主,管住土地,管好贷款,清理项目这些都在抑制住今年的经济中起了作用,就像手和瓢,但是手一起来,明年能否用相应的手段控制住?比如我们能否用一下利息手段?中国的在建规模已经特别大了,但是贷款有一定的控制,中国企业都已经建起来了,但是流动资金不足,这些是宏观调控的难度。宏观调控是一个环境,这个环境意味着普惠,但是咱们要解决的问题有冷有热,不能说温度今天气温35度,这个地方25度,这次宏观调控有难点,但是这个问题请大家关注一下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仔细看这个会议决定企业的对策。由于时间的关系,简单跟大家表示一下态度,表示一下认识,请大家谅解,不是会议的主题。

  主持人:谢谢李老师,这么难的问题这么简单就回答出来了。今天晚上有一个答谢晚会,时间已经到了。下面互动给五分钟,最多提两个问题。

  提问:你预计宏观调控会持续多长时间?

  李泊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是存在的,随时都要有。你说的我理解,目前的宏观调控政策,目前的做法能持续多长时间?我个人认为,可能会在今年年底总结情况以后做一个调整,这个调整不是不要宏观调控,可能做调控的方法或者是手段。这个调整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今年11月份就要开这个会议了,大家会开清楚调整的方向,大家务必要关注这个,非常重要。不能说是改变,包括土地政策,肯定会有一个改进,如果土地是拍卖,但是拍卖了半天,不知道政府要拍卖多少土地,也不知道拍卖多长时间,由于出了一块土地,很多房地产商都拍卖。所以大家问宏观调控了半天土地价钱怎么还上去了,因此土地的价钱还要变化,现在起草一个各地区的政府要公布今年要给多少土地,分几批,都在什么时间拿出来?不然的话房地产商和企业要干的东西,好不容易蹦出一块土地,大家都来争。

  提问:请问吴教授,中国改革开放20年,引进市场经济也20年了,现在到目前为止,有一个统计说中国的企业到2004年有18家进入了世界五百强,这是一个很不理想的数字。今天谈竞争力,有很多企业家也这样认为,中国的企业跟五百强对比,可能不具有竞争力或者没有核心竞争力。请问你,中国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最缺什么,或者是最大的毛病是什么,有哪些地方值得改善?谢谢。

  吴教授:这个问题大。我觉得有点不太同意刚才的判断,我觉得中国的企业还是很了不起,谈我们存在问题的时候,中国的企业存在很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足以否定中国的企业目前有很大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很大的。现在存在什么问题?放在全球来讲更好,我们在哪些方面做会做的更好?这个问题我在三年前在大会堂做过一个中国企业注册诊断。这个问题,今天这些专家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各位专家的回答比我更高明,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讲清楚的。假如我们的企业真有决心做这个事情,我给大家建议用两套体系,一个是企业评估体系。会对每一家企业给出比较正确的诊断,每家企业的情况都不一样。第二个就是企业的管理系统。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比较公认的最起码的管理标准就是(不清楚)昨天,这两条标准可以准备的回答我们的企业究竟存在什么问题。

  李老师:目前进去的18个企业未必就是竞争力最强的企业,有些甚至是垄断企业,第一家电网公司,中石油、中石化,这些都是垄断企业。他们进去了,还需要提升竞争力,毕竟是进去了。谢谢!

  主持人:李老师说了,在座的企业家不一定比中石化差,非常感谢今天演讲的七位嘉宾,也感谢他们的精彩提问,我知道他们还有很多问题问,但是我们明天还有时间,本次论坛休会,谢谢!

 
相关专题:第二届中国竞争力论坛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