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产经资讯 |专 稿 |出 版 |广告服务|演出信息| 心路网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联合早报:第一次看F1

2004年09月27日 16:06

  ●黄绮芳

  第一次看一级方程式(F1)国际赛车,我差点睡着了。

  那是前天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举行的F1中国大奖排位赛。起初看见火红的法拉利跑车带着震耳欲聋的引擎声驰骋而过,很是兴奋(虽然我看不见藏在车身和头盔里的著名车手舒马赫)。

  然而,看着20辆跑车一辆接一辆地跟着时间赛跑,洪亮刺耳的声响逐渐成了催眠曲。再加上顶着炽热的太阳,随着第十辆车轰隆过,我和周围的一些观众已是昏昏欲睡。直到排位赛接近尾声时,舒马赫的跑车突然旋转出车道,才让好些观众睁开了惺忪的眼睛。

  还好,昨天在德国半导体公司英飞凌(Infineon)的安排下坐上了主看台,避开了太阳的曝晒,也得以一窥对面赛车维修道上的“幕后”活动。大赛缤纷的开幕礼,以及20辆气势如虹、严阵以待的跑车营造的亢兴也让我无法打盹。

  和排位赛相比,正式比赛的气氛无疑兴奋许多。

  第一次在上海举行的F1中国大奖赛,过去几个月随着中国大奖赛的逼近越来越受瞩目。舆论最关注的是F1这超级品牌如何与中国庞大市场和消费潜力擦出火花。除了明星赛车手,上海国际赛车场的建得大、建得快、建得好或不好,都成了赛车迷,或是非赛车迷亲临现场的理由。

  在上海海事大学就读的刘睿娜从不关注赛车运动,上星期刚好收到在赛场当志愿人员的同学送的草地票,才带着好奇走入赛场。她说:“赛事开始时很刺激,可是看车子一圈一圈地跑,很会就觉得boring(闷)了。”

  像刘睿娜凑热闹的观众不计其数,旅居上海的新加坡人郑家中坦言:“跑车进入第五圈的时候就开始闷了,而且优胜者也太明显了。”

  在主看台上,观众也从一路站着用眼睛追着车子跑,变成到车子经过眼前才站起来。进入30圈,大部分人已对音律澎湃的驰骋感到麻木,有的开始埋头发短信和吃便当。

  这正好印证一名英国资深记者约翰在赛前对我说的话。他“警告”我说,赛车并不那么精彩,特别是对赛车一无所知的人。他说:“先前的锣鼓敲得那么响,就不知道中国人对这项赛车的热忱会持续多久?”

  如何维持观众的视线是F1赛坛近来争论不休的课题。近期报道纷纷指出,F1赛车的规则和越来越机械式的赛绩,正使赛事的收视率不断下滑。

  我倒比约翰乐观些,上海国际赛车场将承办接下来六年的中国站比赛。除了昨天的15万名海内外观众,相信还有更多同样好奇的中国人,愿意做那么一次毕生的尝试。他们有六年的时间得到这个机会,而最终必定有一批愿意回返赛场。

  更何况,场外人山人海的嘉年华会也显示“看不懂”还其次,买件纪念品证明“看过了”更重要。散场时,一名德国记者史蒂凡想买件纪念T恤,可惜没有他的尺码了。

  我对他打趣说,当大众的尺码都卖光后,商家总会想办法卖掉剩下的超大号和超小号的。

 
【【编辑:宋方灿】】
相关专题:首届F1中国大奖赛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