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图片库
时 尚 | 汽 车 | 房 产 | 视 频 | 商 城 | 供 稿 |产经资讯 |专 稿 | 出 版|广告服务|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滚动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问题 加息难起有效调控作用

2004年09月09日 10:05

  中新网9月9日电 尽管局部过热在宏观调控背景下有所降温,但消费物价指数却开始持续上涨,人们出于对软着陆能否实现的担忧,以及此前美元的连续加息,对国内加息有所期待。

  《瞭望》新闻周刊载文称,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是结构性问题,加息这种市场化调控手段还难以对现阶段过热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

  自2003年开始的此轮经济过热是结构性的和体制性的,而非“典型的周期性过热”。突出的表现是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仍然是政府加市场,政府在发展产业、城市化和干预微观企业行为上的能力仍然相当强大,一些环节在宏观调控后反而得到了强化,只是在影响方式上不像以前那般直接。在这种情况下,加息对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极为有限。

  文章指出,首先,此轮经济过热并不是总量过热,而是结构性过热,重要表现是投资存在明显的过热而消费增长相对偏冷,两者之间严重失衡,加息对投资和消费需求都会造成“下压力”,结果两者仍然处于失衡状态。

  其次,结构性过热的驱动机制是房地产等行业的“暴利增长模式”,加息对这种暴利增长模式不会形成实质影响。

  第三,此轮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是促进过热行业投资明显降温,促进需求内部结构协调、需求与供给结构相对均衡、产业发展相对协调,这明显不同于过去以控制通货膨胀为中心的宏观调控,加息力度不够则起不到作用,力度过大又会伤害近几年好不容易培育起来的自主增长机制,使经济再次陷入通缩状态。(王小广)

更多瞭望周刊新闻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