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图片库
时 尚 | 汽 车 | 房 产 | 视 频 |精品商城|供 稿|产经资讯 |专 稿| 出 版|广告服务 |心路网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秘鲁千年文化展背景素描(一):千年秘鲁

2004年8月31日 17:05

  秘鲁领土广袤,位于美洲大陆的西南部。秘鲁有三种地形:太平洋、安第斯山脉和广阔的亚马逊地区。地理因素使这里气候多样差异显著,也使丰富繁多的动植物在这里得以生长。

  艰难的地理条件、与大自然的抗争正成为秘鲁过去与现在的居民们永远面对的现实。挑战使这里的人类出现、增长、发展,他们像链条上的环节。不断更新建设了今日的秘鲁:一个混血多元文化的国家,它是千年历史的本土文化与西班牙文化的结合后,又融合了欧洲、亚洲及非洲文化的结晶。

  根据一些考古发现,在秘鲁,人类活动出现于公元前14000年。根据发现的岩画,大约在公元前10000年左右,一些人类小群体生活在沿海和部分山区。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出现了农业和动物驯养。这些生产活动使小型群体转化为定居群体。这一演变促使了棉织业的出现、建筑业的发展并推动了制陶业的诞生。

  最早出现在神权社会体制下的陶器作坊,属于古拉亚古文明,它位于秘鲁沿海中部,根据朗宁的描述,该文明的陶器特点是,棕色陶器上绘制红色图案,打磨的橙色与白色相间。

  公元前1250至850年,出现了查文文化.通过艺术形式,文化向统一迈出了第一步,这种文化被称作“早期文化极盛期”。这个社会的宗教政治中心位于查文的环踏尔地区。那里有许多被现代人称为“城堡”的建筑,这些石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金字塔状的高楼、广场、通道、门、石阶。建筑的主要特征,是用被称做“钉头像”的石像装饰建筑物的部分外墙。

  查文文化发展同期,在秘鲁南部沿海地区,帕拉卡斯文化也发展了丰富的陶艺和纺织传统。这个文化的足迹是在被称为“洞穴”的集体墓地及内戈罗波利斯墓地中发现的。在这些地下建筑中,发现了上百个墓棺。在洞穴和墓地中珍藏着许多文物宝藏,对研究公元前900至200年的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本次展览展出的“洞穴”陶器颜色灰暗,在亚光,晦涩的颜色之上突出多种色彩。这种用树脂粘上的颜色在黏土未干,未被送入指定的陶器烤场之前用锋利的器械切开陶器表面注入颜色。墓地的陶器主要表现蔬菜的形状,呈单色,并没有任何装饰。但黏土的质量,透明度及烧制的精细程度上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

  公元四世纪,随着查文文化的衰落,新的技术和艺术形式出现,它们巩固了宗教文化,使文明向中早期阶段迈进了一步。莫奇卡即莫切人文化在北部沿海地区突起,他们建造了重要的建筑物,作为行使权利的中心,如雄伟的金字塔式的建筑“太阳神殿”、“月亮神殿”以及农业灌溉系统。莫奇卡人最突出的艺术贡献是冶金和制陶。其陶刻艺术的技巧在古代秘鲁举世无双,现存的这些陶器,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的部分生活、习俗、活动、植物、动物、建筑群等等。另一种精美的实用陶器“陶制肖像”,即今天在此展示的陶器,曾被深埋在墓穴之中,其拥有者曾经是莫奇卡社会的实权人物,他的血缘和政治职务使他曾经定期主持竞赛仪式。

  纳斯卡文化发展区域为今秘鲁南部的沙漠地带,突出的成就是“纳斯卡地画”。一些观点认为,地画是天象观测站。纳斯卡还拥有高超的水利设施建设水平,留存至尽的一些水利工程,向我们展示了水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说明当时的人类已经掌握了利用地下水的方法。他们的陶器也引人瞩目,其突出特点是色差明显、光泽度强。纳斯卡陶器还显示了工匠的绘画才能,在描绘动植物世界的同时,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同期发展的还有比库斯文化,其鼎盛时期在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后500年间,地处现在的皮乌拉省。

  60年代初期人们挖掘出的精致陶器与款式各异的金属品与至尽人们以往发现的截然不同。比库斯的制陶者倾向于制作双体罐,在制作中追求器皿的使用功能与雕刻的装饰功能的结合。

  与此同时,在北部山区出现了利库艾文化,发展于公元前100年至公元后600年,地处现在的ANCASH省。利库艾时期的陶器制作是其文化突出的艺术之一;黏土(CAOLIN)质量上乘;温度控制得当;因为此经济的黏土须经过1000多度的高温才能烧制成陶器。石雕艺术在利库艾文化中尤为突出,是其文化的最主要艺术之一。我们可以欣赏椭圆型拟人石碑,过梁,表现战俘头颅,猫科动物,鼠类的石碑。

  第二次文化极盛期因瓦丽文化的影响而出现,瓦丽的政权中心位于现在的阿亚库乔省,并在卡哈马哈、兰跋耶克、库斯科和阿雷基帕地区发展。瓦丽的制陶业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制作多色和仪式用的制陶及大的器皿为主;第二阶段,主要以制作多色,表现人型的大陶罐为主。

  随着各地区之间的频繁交往,公元100年的卡哈马哈文化没有受到很大影响,而是继续在其古老的历史上发展。但是,该文化的陶器装饰艺术经历了很大的变革;这种变化并不意味着这些传统技术及制作方式的消失,而是被同化为一种崭新的、赋有生机的并影响了邻近地区陶器的文化。所以,卡哈马哈陶器的主要特点是它的持续性和和统一风格,展现出一种持续的发展,一个长期生存于外来分裂因素的民族的整体性。

  公元1000年左右,人们放弃了瓦丽中心,迈进一个被称做中晚期的新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政治不稳定,这个时期出现了奇穆文化,她的建筑堪称前殖民时期的标志。这个王国的首都是神奇昌昌城,这个以世界上最大的泥制城墙著称的城市兴盛时期是公元十三世纪至十五世纪。奇穆人的制陶、冶金和纺织业的成就也很突出。他们制作的陶器,从形态上看,最突出的特点是双体球形瓶,瓶体周围装饰有动物或果实图形。瓶体的装饰多为浮雕和印花。由于陶器在封闭的窑内烧制,经烟熏瓶体呈黑色。奇穆人的金银铜器很卓越,尽管该沿海地区不出产这些金属,但这里的金银铜器的制作工艺非常先进。

  其他一些文化也在这时兴起,其中包括羌凯文化,它的兴盛时期为公元1100年至1400年之间。羌凯文化中心位于利马北部。墓穴中发掘出的随葬陶器属于社会发展中的两个不同时期。较古老的陶器属于第一个时期,绘有三色几何图形,产于瓦丽统治时代;第二个时期的陶器,做工比较粗糙,图案模糊,颜色为白、乳白、棕色。然而,这个时期的一种陶器极具代表性,即被称为“古企米科”的陶佣,这些陶佣表现为裸体男子或女子的形象,腿部并拢,双臂很短,向两边展开。在纺织领域,羌凯文化有许多新贡献。织物的生产技术工序各不相同。值得一提的技术有:薄纱、罗纱织物、网状织物、挂毯、双层布、三维图案织物、网、锦缎、羽毛艺术、彩绘布、镶有金银铜等金属的披风等。(来源:长春信息港)

 
编辑:贾靖峰】
相关专题:三大艺术盛事荟萃长春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