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2月24日 星期二
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 时 尚
  中新百货 | 短 信 | 专 稿 | 出 版 | 供 稿 | 产 经 资 讯 | 广 告 服 务 | 视 频 |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滚动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两会前瞻:民情催“表”情 人大代表的声音大了

2004年02月24日 05:57

  中新社北京二月二十三日电 题:中国民情催“表”情

  中新社记者 李卓

  二月下旬的北京乍暖还寒,天安门前已摆出鲜花,迎接各地即将赴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们。这些承载民众意见和心声的人,来自各行各业,他们见证了中国社会的民主进程,并经历了去年被媒体称为“公民权利年”的洗礼,更加重视来自选民的授权。

  二OO三年,中国百姓的维护权益意识、参政议政意识增强:深圳、北京的多位自荐参选人在竞选当地人大代表时脱颖而出;深圳市南山麻岭凯丽花园三十三名选民在《罢免函》上签名,要求罢免新当选的区人大代表陈慧斌;浙江杭州拆迁户刘进成用宣传宪法的方式保护自己的利益;其他如反对乙肝歧视、业主维权、民工要求清欠工资并得到政府重视的事例也屡见报端……

  中国民情催“表”情。人民代表的权利意识同样在增长。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人民代表秉持着人民赋予的权力,也更加体贴民生、反映民意。

  ——议案的数量多了。一九八三年是正式实行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制度的第一年,当年代表仅提出议案六十一件;然而到了二OO三年,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共收到代表提出议案一千零五十件,二十年的时间里,议案数量提高了近十八倍。而且这些议案的内容也从开始关注本地区、本行业,转向关注大众生活的点点滴滴。

  ——代表的声音大了。南京市人大日前取消了“鼓掌表决”的会议程序,反映了代表们要发出“自己声音”的决心;陕西省人大代表在省“两会”期间,提出“停止三门峡水库蓄水发电,从而彻底消除渭河下游水灾隐患”的议案。

  ——立法的质量高了。中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是国家权力机构,有人民代表赋予的立法权、监督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去年共颁布七部新的法律,如“道路交通安全法”、“居民身份证法”等,关注的是人民生活,维护的是公民权利。在全国人大未来的立法规划中,如宪法修正案、选举法(修订)、侵权责任法、初级卫生保健法、传染病防治法(修订)、社会保险法、社会救济法、农民权益保障法等,都立足于保障公民最基本的政治、经济、人身、财产等权利。

  ——监督的意识强了。各级人大重大事项表决时,不再都是“全票通过”的场面。人大以及人大代表对政府工作和对法院、检察院的监督制约作用正在逐步加强,实现了由“软监督”向“硬监督”的转变。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有了十九名年富力强的专职委员,有利于增强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作用,使之成为一个可以监督也善于监督的机构。

  除此之外,人大代表们的调研项目多了,还尝试在更广阔的领域征集民意。如在刚刚结束的各地“两会”中,北京、河南等很多地方的代表利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在民众中征集建议和议案;中国人大新闻网推出“两会连着你和我”问卷调查,里面就“今年最希望代表委员关注的问题”等十个方面广泛征求民意。

  一位网友在人民网的全国“两会”留言板上写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随着社会进步和民主进程的加快,一年一度人大会议也将越来越体现出人民群众的意愿。”越来越多的人大代表们已经意识到,群众的“小事”正是他们的大事。

  正如温家宝总理去年底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时所说:“中国所有这些进步,都得益于改革开放,归根到底来自于中国人民基于自由的创造。”

 
编辑:张明

专题网站:2004全国两会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