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2日电 中国纪检监察报近日在显著位置刊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摘要)。据人民网报道,中国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指出,这个报告是一篇制度反腐的“战斗檄文”。这位专家并以八个方面的“关键词”对报告中的突破和创新之处进行解读。
1,自律与他律
报告在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特别突出地强调了他律的重要性,并将他律提到了应有的高度和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报告在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进了一大步,规定了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内涵大为丰富,实际上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要求更严格了。在近年来推行述职述廉和党风廉政谈话等制度的基础上,今年在廉洁自律方面着重强调了“两个结合”,即把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把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这些都是他律的重要内容。
2,两个“加大”“力度”
报告提出两个“加大”“力度”?“加大对腐败分子的经济处罚和赃款赃物追缴力度,加大对携赃款外逃公职人员的追逃力度”。这是一种新提法。通过不让腐败分子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上得到任何好处,通过让贪官自己真正感受搞腐败的高成本、高风险,通过不断降低反腐败的成本,不断增加腐败的成本,以支持长期的反腐败斗争,逐步以制度反腐来遏制腐败。
报告中还提出“通过剖析案件、总结教训,改进管理、完善制度,发挥查办案件在治本方面的重要作用”。查办案件的后一半工作,就是一个完善制度、堵塞漏洞的过程。所以查办案件同样体现着制度反腐的要义,在治本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3,整合信访资源
这是报告提出的一个新的观念。制度反腐需要一个资源上的整合,不能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制度反腐落实在信访工作中,就是要整合信访资源,落实信访责任,建立有效的信访处理机制,妥善解决群体访、越级访、重复访等问题。
4,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过去的纠风工作局限于部门,限定于行业,超出了部门行业的不正之风,就成了“三不管”。占了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成了各类不正之风的最大受害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报告中,关于纠风工作有一个突破性的阐述,那就是突出了四种重点保护对象:农民、居民、职工、农民工。制度反腐体现在纠风工作中就是要纠建并举,寓纠于建。
5,投资体制改革
报告在原来常说的三项改革——即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体制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投资体制改革,成为四项改革,拓宽了源头防治腐败的领域。其中的要点是要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投资体制,确立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加强和改进对投资活动的管理和监督。
6,干部辞职制度
报告指出要“实行领导干部辞职制度,逐步推行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加大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力度”。这么多年来,虽然有“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但实际上干部上去了往往就下不来,久而久之形成了我们现在庞大的公职人员队伍。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恶果显而易见。“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几千万公职人员只进不出,几百万各级领导只上不下,即使没有外部环境的催化剂,本身也是极易腐蚀的。报告中的“两制一力”,即“辞职制度”、“任期制度”和“加大调整力度”是贯彻干部任用条例的进一步细化,进一步落实。吏治的澄清和规范是最大和最有效的反腐举措。
7,大胆创新、大胆改革
2004年制度反腐一个大的动作是关于国企改革的。报告中有个很重要的提法,就是要“支持和保护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大胆创新、大胆改革”。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表态。不要一说国企改革,就只想到要如何去制约它。实践证明,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必须配套。要在支持和保护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大胆创新、大胆改革的前提下,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要加强内部监督制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保证企业领导人员正确行使权力。
8,党内监督条例
这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2年、执政54年以来制定的第一部党内监督条例,是一部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报告强调“要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这是各级党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这看起来只是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一小步,实际上是制度反腐、制度建党的一大步,是走向制度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实践已经证明,没有以制度为载体的民主是靠不住的民主,没有以制度为载体的监督是软弱的监督。实践还将继续证明,只有健全的党内制度才能保护和扩大党内监督,也只有健全的党内制度才能保护和发展党内民主。(记者唐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