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6日电 26日晚,南京代市长蒋宏坤在市政府会议室接受“锦绣南京E彩纷呈”全国著名网络媒体采风团的采访,向记者们介绍南京近年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各方面情况,以下是其市情发布摘登: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长江中下游中心城市,北连辽阔的江淮平原,东接富饶的长江金三角。现辖11个区、2个县,总面积6598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01平方公里,总人口640万。南京城市有四个显著特征:一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先后有十个朝代和政权在此建都立国,是全国著名的四大古都之一,目前拥有明城墙、明孝陵、中山陵、民国总统府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80多个。二是一座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著名园林和旅游城市。长江穿城而过,紫金山、玄武湖全国闻名,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以上,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最近又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考核验收。三是一座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明显的开放型城市。有国际空港、有长江内河第一大港、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和高等级公路,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和通讯枢纽,是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市场腹地广阔,经济辐射能力较强,一小时都市圈人口近2000万人。工业以电子信息、汽车、石化、钢铁、能源为支柱产业,在宁投资的外国企业已达77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在宁投资的就有40多家。四是一座人才知识密集的科教城市。现拥有各类高校43所,在校学生32万人,两院院士71位,各类科技人才30多万,一批海内外大公司均在南京设立研发中心。先后三次荣获“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称号。
经济工作:
围绕建设“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环境优良”的现代化新南京奋斗目标,大力推进开放型经济、郊县经济、旅游经济和商贸流通业的“三个倍增一个扩张”计划,投资环境不断优化,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95亿元,增长12.5%;财政收入265亿元,增长26.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3亿元,增长29.7%;实际利用外资15.5亿元,增长8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157元和4578元。
今年,我们以争当全省“两个率先”排头兵为目标,紧紧抓住沿江开发和承办“十运会”两大机遇,大力实施“三全开放”战略和产业强市战略,形成了“三资”齐上、四大开发区并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新局面,主要经济指标全面攀升。1-10月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82亿元,同比增长15.2%;实现财政收入268亿元,同口径增长1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5亿元,增长79%;合同利用外资33亿美元,增长81%;实际利用外资17.7亿美元,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3%。
围绕加快发展,着重抓四项工作:
第一、抢抓沿江开发机遇,构筑开放发展新平台。沿江地区集中了全市三分之二的区县、三分之二的人口和基础产业,是南京“争先进位”的主战场、主载体。我们高起点编制沿江开发的总体规划,实施产业化、城市化、功能化“三化一体推进”,争取通过几年的努力,把沿江地区建设成为“四个重要”:即承接国际制造业与资本转移的重要载体,展现古都风貌与现代文明的重要窗口,带动江南江北共同发展的重要纽带,促进南京都市圈和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平台。
第二、全力推进“三全开放”战略,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今年南京化工园国家级化工基地正式挂牌;出口加工区封关运行;禄口国际机场增开了香港、韩国航班,开通欧洲、日本定期航班和美国、新加坡货运航班;四个国家级开发区功能不断完善,特色不断增强。主攻基地型、龙头型外资大项目,今年新增超亿美元以上的大项目6个。
第三、集中精力实施工业第一方略,做强制造业形成经济发展新优势。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和资本向长三角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大力发展石化、电子、汽车、钢铁、能源等产业,引导骨干企业瞄准国际最先进水平,高起点实施合资合作和技术改造,目前,五大产业正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我们争取到2005年年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的特大型企业达到20家,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达100亿元、50亿元的大型企业。
第四、全力创新体制机制,走经济转轨发展的新路子。全面推进工业、商贸、城建、农口、以及科教文卫体、外经、政法等系统企事业单位的“三联动”改革,南京钢铁公司、奶业集团、城镇开发公司等一批国有大型企业已成功实现转制,到年底70%的市属企业将完成改制任务。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今年全市民营经济要新增投资130亿元左右,新增企业1万家。三是成功举办了重大项目洽谈会,在全国率先拿出基础设施等在内的100多个总投资额600多亿元的大项目、好项目,向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各路资本开放,吸引各类投资180多亿元,创出了南京招商引资的又一新品牌。
城市建设:
积极推进“三集中一疏散”的城市发展新格局。按照“三集中一疏散”战略,着重抓好“一城三区”建设,加快城市扩张步伐。“一城”即河西新城,面积56平方公里,以迎接“十运会’为契机,正在加快建设十大标志性建筑,计划将这一地区建成以商务、商贸、文体三大功能为主的城市副中心。“三区”是指仙西新市区、东山新市区和江北新市区。“三个集中”就是:工业向开发区集中,建设向新区集中,高校向大学城集中。“一个疏散”就是疏散老城人口。
加快建设绿色南京。去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绿色南京工程,重点是以主城区绿化为中心,建设和完善“两环四片”主城绿地系统,规划每年新增绿地20万亩。今年我们新增了27万多亩绿地,明年我们提出“两个不低于”:绿化规模不低于今年,绿化水平不低于今年,到2010年实现有林地面积20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接近30%。
保护文化遗产,建设历史文化名城。通过两年多的老城环境综合整治,历史街区、优秀历史建筑的风貌开始再现,老城历史文化风貌进一步凸显。今年7月,南京明孝陵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南京赢得了一个世界级的城市品牌。
服务型政府建设:
我们以服务市场经济,优化发展环境为导向,重点是营造三个环境:
一是营造促进发展的政务环境。就是集全市行政资源为各类投资者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高效服务。
二是营造以民为本的社会环境。建立了政府网站和《南京政报》免费向社会及时公开各种政府文件的一套工作体系,提供了市长信箱、网上政务大厅、市民论坛等多种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渠道。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三个只要”:只要是有利于富民的事情,就要多做、快做;只要是有利于富民的政策,就要多出台、快出台;只要是有利于富民的项目,就是多上、快上。在城市狠抓三百三房、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困难群众救助等“四大保障体系”,在农村狠抓八件实事。
三是营造受民监督的法制环境。重点推进行政收费和行政处罚的法定化、建立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和大力推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实行了政务公开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和重大事项的社会听证制度等“三个制度”,特别是通过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政府的重大决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