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本文繁体版

把“痛苦的”变为“快乐的”——桐乡助残故事

2003年11月04日 19:01
太阳星城爱心之旅特派记者 宋体金

  人,无腿行走、目不能视、耳不能闻,莫过于最大的痛苦。浙江省桐乡市在扶弱助残上以发展残疾人事业为主题,以征收保障金为手段,以安置残疾人就业为重点,以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和脱贫致富为目的,使残疾人当上“工薪族”、住上“安乐窝”,安上“千里耳”,装上“方便腿”,把残疾人“痛苦的”变为“快乐的”。

  生活宽裕的“工薪族”

  凤鸣街道李介弄村肢体残疾人戚丽芬今年39岁,丈夫在家务农,家中上有年迈的公婆,下有17岁的儿子在读初中,家庭经济负担比较重。前年市残联通过与劳动部门交涉,戚丽芬被安排在桐乡市兔羊手衫厂做手缝工,每月约有800元的经济收入。戚丽芬对记者说:“自从进企业工作后,家中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不仅改善了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还提高了自己和家庭的社会地位。企业还为我办理了养老保险,将来退休了生活上也有保障了”。

  与戚丽芬情况类似的残疾人,在桐乡市有近千人。从1997年至今,全市有956名残疾人走上就业岗位,并收缴保障金2740万元,取得了“安置一人,稳定一家,影响一片”的效果。

  温馨舒适的“安乐窝”

  凤鸣街道残疾人江富荣,原来的家境与他的名字相反:不富不荣。他妻子患有精神病,母亲年迈多病,儿子在校读书。因经济困难房子破了无法修缮,“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1999年,江富荣被列为首批“安居工程”扶持对象,在市残联的资助和街道、村委会的帮助下,江富荣家建起了新房。同时,市残联还在资金上支持江富荣发展家庭养蚕,创下蚕茧张产量100多斤的纪录,收入颇丰。如今,当地人羡慕江富荣的话是:“住新房,养蚕忙,生活如蜜加了糖。”记者从桐乡市残联了解到,五年来,通过实施“安居工程”全市已有144户特困残疾人家庭建起了新房。市残联为此提供了建房扶持资金82﹒6万元。

  闻听八方的“千里耳”

  聋哑人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而桐乡市仅去年以来就有70多名聋哑学生在“助听工程”中走进了“有声世界”。他们不仅能听到老师讲课,还能从电视、收音机里听到祖国各地乃至世界的声音。他们都很感谢市残联给了他们一对“千里耳“。

  崇福镇残疾聋儿盛郁聪只有6岁,由于患先天性双耳道成形手术才有希望恢复听力,但需医药费2万元左右。小郁聪属父母双下岗家庭,母亲又是残疾人,一家生活捉襟见肘,2万元的医药费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无奈求助于组织。市残联接到求助信后,立即派专人进一步了解,并根据实际情况与市民政局、崇福镇政府协商,此事得到了民政局、镇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并联合出资3500元,弥补了小郁聪医药手术费的不足。现在,小郁聪的右耳环已成功完成了手术,恢复了听力,从此他告别了无声世界。通过语言训练,小郁聪终于开口叫“爸爸妈妈”了,当他的父母听到第一声清晰的、迟到了6年的叫唤时,激动得热泪盈眶,当时的感人场面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目前,小郁聪已在崇福镇幼儿园上学,各方面反映较好,能够和其他儿童一样正常接受教育。

  行动自如的“方便腿”

  桐乡市残联还组织开展了“百辆轮椅献爱心”和“让你站起来”等“助行工程”活动,通过向残疾人捐赠轮椅和帮助残疾人安装假肢,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活动能力,为实现残疾人就业、参与社会生活创造了条件。梧桐街道残疾人陆金甫双小腿截肢,行动十分不便,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在“助行工程”中,组织省残联的有关专家免费为他安装了双小腿假肢,使他能够和正常人一样,行走自如。现在,陆金甫已在梧桐镇上开设了一家小卖部,并在小卖部旁边设摊修理自行车,实现了生活自给。同福乡残疾人朱杏宝,由于双下肢残疾,原来只能在家里帮助烧饭和做点简单家务,“助行工程”实施后,他依靠市残联捐赠的轮椅,能够到企业领点加工业务回家做做,为家庭增加了经济收入。

  记者了解到,桐乡市共向残疾人赠送轮椅200辆、自行车45辆、残疾机动车5辆,价值15.2万元;为29名下肢残疾人安装了假肢,资助安装经费1.2万元,假肢安装任务完成了“十五”计划的97%,受到了省残联的充分肯定。

  (来源:《华夏时报》,作者:太阳星城爱心之旅特派记者 宋体金)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